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眾妙之門──〈道德經〉雙語解讀》   林楚菊著述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1),樸(2)。

雖小(3),天下莫能臣(4)。

侯王若能守之(5),萬物將自賓(6)。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7)。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8),知止可以不殆(9)。


譬道之在天下(10),猶川谷之於江海(11)。



註釋

(1) 名,即名狀,此句言道體虛無,不可名狀,故「無名」。
(2) 樸,指未經雕琢的原木,形容道體樸素自然的品格。
(3) 小,形容道之隱微而不見。
(4) 莫能臣,指沒有誰能使道臣服。
(5) 侯王,指統治者。之,指道。
(6) 賓,即臣服。自賓,即自動臣服。
(7) 民,泛指人們。莫之令,指沒有誰命令它。自均,指自然均勻。
(8) 知止,即知道停止的地方。
(9) 殆,即危險。
(10) 道之在天下,指道存在於天地之間。
(11) 川谷之於江海,指小溪小流都流向江海。




白話語譯

    道常常是不可名狀,道體虛無,如未經雕琢的原木,樸素自然。道雖然隱微不見,天下沒有人能把道臣服於自己。統治者若能把道持守,萬事萬物必然自動臣服。天與地相互應合,就會降下甘露,人們沒有作出命令而大自然會自動調和均勻。道創造了萬物,萬物就有了名相。有了名相以後,就要懂得如何節制,適可而止。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有什麼危險了。

    道存在於天地之間,萬物歸順,就好像小溪小流歸入大海一樣。





Chapter 32


The Truth is forever nameless,
 like a raw block, simple and natural.

Though small and subtle,
 no one in the world can control it.

Should the rulers be able to hold fast to it, 
all creatures will submit of their own accord.

When Heaven and Earth get united, 
sweet dew will fall.

All creatures will be harmonious,
 though no one so decrees.

Only when the Truth creates, 
there are names and forms.

As soon as there are names and forms,
 one ought to know when to stop.

Knowing when to stop, 
one can be free from danger.

The Truth exist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when all creatures come back to the Truth, 
as the rivulets and streams finally flow back to the river and the sea.






賞析與點評


    《道德經》第25章稱道為大,此章稱道為小,最為隱微、虛無、不可名狀,就如未經雕琢的原木,樸實無華。《道德經》所指的道,是最大,也是最小。其最大,是因為道覆蓋萬物,無處不在;其最小,是因為道能隱藏在最微細之處。無論道是最大還是最小,道是萬物之主,但這萬物的主宰不像世間的統治者,清楚讓人看到。道主宰一切,但萬物卻不感到受到主宰。萬物也不能把道臣服在自己之內,因為真正的主是道,不是萬物。道好像很微小,以至人們察覺不到,但「天下莫能臣」。統治者若能持守這主宰萬物的法則──道──天下萬物就會自然歸順,這不是歸順於統治者,而是歸順於道。

    守道就能把天下治理了。道能使天地和諧,降下甘露,滋潤萬物,大自然的和諧是因為道的存在、持守,不是任何人下達甚麼命令使然。若統治者沒有道,其管治會影響百姓。上樑不正,下樑歪,在下的百姓也難以持守道,人不守道,整個天地也會受影響。道能令天、地、人和諧,不是人為做作勉強可以達到。

    道是主宰,因為道創造萬物。萬物未被形成前處於虛無之中,沒有名相,不可名狀。當萬物被孕育形成以後,就產生了不同的名相,這就是道從「無」化為「有」。在這個花花世界之中,萬物有不同形相,各人有不同的分位與責任,老子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處世之道,就是「知止」,知道自己的思想、言語與行為何時適可而止,不能放任自己,不受任何拘束。老子談「自然」,但這自然不等於放任,凡事不約束,有道之士知道何時適可而止,這就是自我控制。印度的瑜伽修行就是學習控制自己的身心靈,常處於寧靜與和諧之中,不受外物的紛擾。只要內在不受外物牽引,內在就能夠保持純潔、寧靜,這是自然的本性,這是道。能夠知止,持守純潔自然的本性,老子說終身都不會有危殆了。看見危險,立時停止,不要繼續。

      本章最後一句:「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這說明天下萬物就好像河流溪澗,最後都會流入大海,《道德經》所談的道是萬物的主宰,這道就是伊斯蘭教所指的造物主,阿拉伯文稱為安拉(Allah)。伊斯蘭教的造物主,也是不可見、不可名狀的主宰,在《古蘭經》中,也多次強調萬物最終都要歸於安拉:

「我們確是真主所有的,我們必定只歸依祂。」
(We belong to God and to Him we shall return.) (2:156)

「真主是最後的歸宿。」
(To God shall all return.)(3:28)

「天地萬物都是真主的,萬事只歸真主。」
(His is all that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contain. To God shall all things return.)(3:109)

「你們都只歸於祂。」
(To Him you shall all return) (10:4)

「我確是使人生,使人死的,我確是最後的歸宿。」
(Truly, it is We who give life and cause death, and to Us shall all return.)(50: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