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


《眾妙之門  ──〈道德經〉雙語解讀》   林楚菊著述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1);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2)。


禍莫大於不知足(3),咎莫大於欲得(4)。


故知足之足(5),常足矣。




註釋


(1) 卻:止息。走馬,指善於奔跑的馬,這裡指傳送軍情的馬。糞,指糞土,耕種的意思。古時「糞」與「播」通用。
(2) 戎馬,指戰馬。生:生產,指產小馬駒。郊,即郊野。古時古都以外離城50里的地方叫近郊,離城100里的地方叫遠郊。
(3) 禍,指災禍。
(4) 咎,指過失、罪過。
(5) 之,代詞,這個、這種的意思。




白話語譯

    天下有道的時候,善於奔走、傳送軍情的馬匹便會用來耕種。天下沒有道的時候,所有馬都被用來作戰,母馬也要在戰場上生小馬駒。天下的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了,天下的罪過沒有比貪求更大了。所以知道滿足的這種滿足,才是恆常的滿足。




Chapter 46


When the Truth prevails in the world,
fleet-footed horses are relegated to plough the fields.

When the Truth does not prevail in the world,
War-horses breed on the border.

There is no disaster greater than being insatiable.

There is no fault greater than desiring.

Hence in being contented,
One will always have enough.






賞析與點評



    印度《吠陀》經典把人類的歷史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完滿期(Krita Yuga/Satya Yuga),那時真理完滿表現,所有人類都年輕、健康、長壽、有智慧,學識飽滿,萬物和諧共融,那個時代沒有邪惡、疾病與戰爭。第二個時代是三分期(Treta Yuga),那時代真理佔四分三,黑暗佔四分一,人類開始有邪惡、疾病與戰爭。第三個時代是二分期(Dvapara Yuga),整個時代真理與黑暗各佔一半。第四個時代是黑暗時代(Kali Yuga),真理只佔四分一,黑暗佔四分三。黑暗時代也就是我們已知的人類歷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身處的世界,人類普遍愚昧、道德低落、思想黑暗,疾病與戰爭比之前的三個時代更頻仍。

    這也正是《道德經》在這裡說出,天下有道就不會有戰爭,戰爭本身就是不吉祥,無論勝負屬那一方,最理想就是沒有戰爭。《道德經》說出天下有道,戰馬也用來耕作。道即真理,使人和諧,不會有戰爭。天下沒有道,人類就難以和諧共處,戰爭也就隨之而來,那時小馬駒也要在戰場上生下來,所有馬匹都用來作戰,也就會荒廢耕作,為人類帶來災難。

    道是天下間最重要,修道就是要得到天下間最重要的東西。沒有道,人類自身與整體都會出現災禍。《道德經》說人類最大的災禍就是不知足,人類最大的過失就是「欲得」,即有欲望。道能使人無欲無求,只順乎自然純潔的本性生活。修道就是要做到無欲無求,即常知足。印度《瑜伽經》指出瑜伽修行者必須要知足,即不要有欲求。佛陀指出人類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有所謂求而不得之苦。如果常保持清淨知足,欲望就不會產生,這也就是《道德經》在這裡所說,欲望能使人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對一般沒有修道的人來說,很難做到沒有欲望,故須要道德把人們規範,人們要用正當的方法求取欲望,盡管在佛陀與所有修道人的眼中,無論是否用正當方法,欲望本身就是會帶來痛苦。

    失去純淨自然的本性,一切的道德規範都只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第38章),於是你爭我奪,以至強搶豪奪,戰爭侵略成為必然。《道德經》就是叫人們返回純潔自然的本性,常清靜知足,無欲無求,而不是叫人們遵守禮法,因為沒有道,叫人們遵守禮法,也沒有用,只成為束縛與虛偽。不求欲得,就再沒有束縛與虛偽了。有道之人,本身就是清靜知足,得到道就是最大的滿足,不會有任何欲求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