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眾妙之門  ──〈道德經〉雙語解讀》

  林楚菊著述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1),其用不弊(2);

大盈若沖(3),其用不窮(4)。

大直若屈(5),大巧若拙,大辯若訥(6)。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7)。



註釋


(1) 大成:最完滿之物。缺:缺憾。
(2) 弊,同敝,即衰竭、敗壞。
(3) 盈,即滿。沖,即虛空。
(4) 窮,即盡、終結。
(5) 屈:彎曲。
(6) 辯:能言,善於辭令。訥:拙於言辭,說話遲鈍。
(7) 正:準則、模範、法則。




白話語譯


    最完美的事物,看起來好像有缺憾,但它的作用卻不會衰竭。最充實的事物看起來卻好像虛空,但它的作用卻沒有窮盡。最直的事物,看起來好像彎曲。最靈巧的事物,看起來好像笨拙。最善於辭令,看起來卻好像說話遲鈍。清靜能克制躁動,寒冷可以克制炎熱;能夠守住清靜,這就是天下的模範。




Chapter 45


Great perfection seems chipped,
yet its use will never end in  failure.

Great fullness seems empty,
yet its use will never be exhausted.

Great straightness seems bent;
Great skill seems awkward;
Great eloquence seems tongue-tied.

Stillness overcomes restlessness;
Cold overcomes heat.

To be limpid and still,
one can be the model of the world.







賞析與點評


    《道德經》所說的是最高的智慧,不是世間的聰明才智。世間的聰明才智外表看來十分吸引,人們都想表現自己是一個有聰明才智的人,因為這樣人們會看重他,尊重他,從而得到實際的利益或心理上的快慰。這正是整部《道德經》多處叫人們不要追求世間的聰明才智,因為這正是華而不實,《道德經》教導人們求實而不是求華: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第39章)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第38章)


    《道德經》所說的最高智慧就是不要追求外表的完美,所謂「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最完滿的事物表面看來並不完美,好像有缺憾,這是外表的華,其「實」就是「其用不弊」、「其用不窮」,其所發揮的作用沒有窮盡,這正是道。道沒有形相,不能單從外表可以看到、聽到、觸摸到。道是要從思維的深入層次才能感知,只看見「華」,就永遠看不見「實」,實才是最重要。《道德經》就是要教導人們實而不華,故最大的盈滿,就是虛空。只有虛空,才能把道填滿。最大的正直,就好像彎曲,因為不用向別人表現自己正直,一切順應自然。所以最大的靈巧就好像笨拙,最善於辭令就好像拙於辭令,因為修道之人實而不華,不會把自己裝飾。道貴乎純樸!

    《道德經》也教導人們不要躁動,要常清靜,才能把道守住。躁動會使人任意妄為,帶來禍害。當躁動的時候,就要安靜。只有安靜才能把躁動鎮住,躁動使人熱血沸騰,頭腦被沖昏,安靜能使這股躁動的熱氣消散,就好像「寒勝熱」一樣。一個人能常常保持內心清靜,他所做的一切皆可成為天下人的模範,這是《道德經》給中華文化的最高智慧!道教經典《太上清靜經》最後就是這樣說: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