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道德經〉雙語解讀》 林楚菊著述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1),上(2);
不知知(3),病(4)。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5)。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6)。
註釋
(2) 上,即最好。
(3) 不知知,有兩個解釋︰一、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二、不知道自己應該要知道的事情。
(4) 病,指毛病、缺點。
(5) 病病,意思是以病為病,把病當作病。
(6) 是以,即因此。不病,即沒有毛病。
白話語譯
Chapter 71
One who knows what one did not know originally,
and also knows what one does not know is the highest.
He who forgets what he originally knew and
What he does not know but thinks he knows is sick.
The sages are free from this sickness
because they recognize this sickness as the sickness.
Only when one recognizes this sickness as the sickness,
one can be without sickness.
賞析與點評
本章《道德經》老子談「知」與「不知」,中國古文可以十分濃縮,簡單幾個字可以蘊含豐富意思。「知不知」與「不知知」可以引伸不同意思:
「知不知」此句註家有兩個解釋,一、知道卻不自以為知道;二、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前者解釋表示有道的人不會炫耀自己,表現自己,總是樸實無華,所以即使知道也不會刻意表現已經知道,不會自以為比別人高。第二個解釋其實與第一個解釋沒有衝突,只是有另一層次的表達,即有道的人知道別人所不知道的事情,這當然就是道,也是知道純樸自然比刻意外露受人注目更合乎道,總之他所知道的比別人多,也知道自己有什麼是不知道的,但沒有刻意表現自己,因為「道隱無名」(第41章),這就是高明,就是「上」。
「不知知」也有兩個解釋:一、即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二、就是不知道自己應該要知道的事情。第一個意思是指人們往往自以為是,喜歡表現自己,即使不知道也表現自己已經知道了什麼似的。第二個意思就是他不知道自己應該知道的事情,這當然包括對道的瞭解和實踐;如果他知道自己應該樸實不奢華,不追求外在別人的賞識,那麼他就會向內探索,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什麼長處與不足,不必向外表現自己知道什麼。兩個解釋互相沒有衝突,無論是第一或第二個解釋,都是指向這個人的病因。這些人心中有病,頭腦有病,原因就是「不知知」。
聖人不會犯下這毛病,正因為聖人知道「不知知」是病。如果他不認為這是病,把不認識的事情,只憑主觀猜想,就認為自己已知道,這就不能避免這病態。自知與內歛使人獲得智慧,這全出於一個「知」字,本章《道德經》告訴人們應如何掌握這個「知」,是修道與靈性提升的進階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