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妙之門 ──〈道德經〉雙語解讀》 林楚菊著述
以其無以易之(2)。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3)。
註釋
(2) 無以易之,即沒有什麼東西能代替它。
(3) 莫能行,指沒有人肯照著做。
(4) 垢,粵音究(gau3),即污垢、屈辱、恥辱。受國之垢,指承受全國的屈辱。
(5) 不祥,指災禍、災殃。受國不祥,指承擔全國的災禍。
(6) 正言若反,指正面的話如同反話。註評家黃瑞雲認為此乃對「聖人云」的述評。社稷主,天下王,為天下之尊貴,而必須能受國之污垢,受國之災殃。看是反話,實是真言,故曰:「正言若反」。
白話語譯
天下間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然而攻擊堅強的事物沒有什麼東西能勝過水,這正是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代替水。弱能勝於強,柔能勝於剛,天下間沒有不知道這道理,但卻沒有人能照著做。所以聖人說:「能夠承受國家的污辱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國家的君主;能夠承受國家的災禍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天下的領袖。」正面的話如同反話。
Chapter 78
to overcome the hard and strong.
《道德經》多處強調柔弱勝剛強的道理,老子以水作為比喻,水是天下間最柔弱的東西,沒有固定形狀,外表看來水十分柔弱,但其力量可以驚人,世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水。水是一切生命的源頭,老子常把道比喻為水,水的特質是柔弱,與石頭的堅硬剛好相反,但水的威力卻能「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是生命的源頭,也能把生命毀滅,不同地域文化中均有記載洪水曾毀滅大地眾生。
老子教導人們要學習水的柔弱,指出弱能勝強,柔能勝剛,柔弱是道的表現。在柔弱中克制敵人,因為柔弱的力量最能持久,勇猛剛烈只能夠短暫發揮作用,不可持久,就好像太陽與風比試誰力量強大,要把路人的衣服脫下來:大風不斷猛烈地吹襲路人,要吹掉他的衣服,路人卻更加緊抱著身子,不許衣服被吹走,大風花盡氣力都不能吹走路人身上的衣服;太陽動也不動,只是把強大的熱力放射出來,沒有狂風掃落葉,沒有衝擊與掙扎,那路人抵受不住熱力自動把衣服脫下。這就是老子所指出的軟實力,相對於硬實力用強暴的方法使人就範,軟實力能夠不用強迫而使對方依從自己的意思而為。
軟實力比硬實力優勝,可惜老子說:「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人不是不知道軟實力比硬實力優勝,但他們卻不願意,也不能夠行出來,這是因為沒有道,單是柔弱就不能發揮任何力量。沒有道,就只能靠「弱肉強食」,這是現實世界的寫照。沒有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互利互存,而是零和遊戲:壓迫者與受壓迫者。沒有道而謙虛的人,就成為社會上最悲慘的人。
老子的理想就是以道統治天下,而不是教導人們隱世、避世。《道德經》常常指出統治者應該如何以道統治天下,本章也指出真正有道的統治者應該「受國之垢」、「受國不祥」。正如耶穌所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服侍,乃是要服侍世人。」老子的意思也是這樣,統治者不應該是高高在上,一無建樹卻享盡榮華富貴,這就是失道失德的統治,也是這個世界古往今來大部分統治者的所為。真正的聖人剛好相反,在四福音中所描述的耶穌只有3年的傳道,未曾是一方一地的統治者,老子心目中以道統治天下的聖人,在先知穆罕默德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先知穆罕默德正如耶穌所說他是來服侍世人,不是受人服侍。由他肩負先知的使命宣揚真主的訊息,他沒有一天過著奢華的帝王生活,而是與穆斯林同甘共苦,與普通百姓沒有分別,且常常站在最前去服務別人。無論是搬石塊,搭建清真寺,本應可以坐享觀望,但穆罕默德卻堅持與百姓一起勞動。穆罕默德也非常慷慨,常常救濟別人,他真的能做到「受國之垢」、「受國不祥」,甚至別人沒有能力償還債務而死去,穆罕默德會把此債務放到自己身上,好讓對方能夠入土安葬。穆罕默德離世時,沒有一分一毛,或任何遺產留給自己或後人。即使他成功統一阿拉伯各部落歸順伊斯蘭教,穆斯林開始過著富裕的生活,穆罕默德也總是處處為大眾著想,總是過著儉樸的生活。穆罕默德完成先知的使命只有短暫的23年,卻是老子所指真正以道統治天下的聖人。穆罕默德面對世俗的統治,他所受的苦與付出,筆者常常感到他是所有聖人之冠。他親自宣教,親自勞動,親自打仗,親自救濟施予,且常常受到反對者極大的迫害與侮辱,他都以慈悲與寬恕對待。阿拉伯民族成功統一歸順伊斯蘭信仰,先知穆罕默德所參與的所有戰爭,兩方共傷亡的人數出奇地少,只有400人左右。這是因為穆罕默德開戰是迫不得已,且面對兇殘的敵人目的不是殺戮,而是使敵方投降。
歷史學家邁克爾.哈特(Michael H. Hart)博士在他的著作《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這樣寫:
「我選擇穆罕默德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可能會使一些讀者感到驚奇,也會使另外一些讀者發生疑問,但他確實是歷史上不論宗教和世俗兩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
穆罕默德成為世界歷史上在世俗與宗教事務同樣取得成功的聖人,不是因為他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穆罕默德很輕易這樣做,但他堅決拒絕,而是因為他「受國之垢」、「受國不祥」。老子說可惜「正言若反」:人們只願相信統治者與聖人應該高高在上,受人膜拜,享受優厚的待遇,而不願接受真正有道的統治者應該是怎樣。西方世界對穆罕默德的誣蔑,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偉人受到這樣的對待,正是老子所說「正言若反」,也是德國著名思想家、小說家、劇作家與政治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曾對真理有以下的名言:
「人們往往把真理和錯誤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堅持的卻是錯誤。」
「我們對真理必須經常反覆地說,因為錯誤也有人在反覆地宣傳,並且不是個別的人,而是大批的人宣傳。」
「真理就是火炬,同時也是一支巨大的火炬,因此我們都想瞇著眼睛走過去,甚至擔心會被燙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