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道德經》第三十章

《眾妙之門──〈道德經〉雙語解讀》   林楚菊著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1),不以兵強天下(2)。

其事好還(3)。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4)。

善者果而已(5),不敢以取強(6)。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果而不得已(7),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8),是謂不道(9)。

不道早已(10)。




註釋

(1) 佐,即輔佐;人主,即最高統治者。
(2) 強,逞強。
(3) 其事,指以兵強天下。好還,猶言迴環。全句意思:用兵之事一定會得到迴環報復。
(4) 凶年,指饑荒之年。
(5) 善者,指善用兵者。果,即勝,或解作效果、目的。
(6) 取強,即用強、逞強。
(7) 已,即過份、甚。
(8) 壯,即強、盛。
(8) 不道,即不合於道。
(10) 已,即止息、滅亡。



白話語譯

    以「道」輔助君主的人,不會靠武力逞強於天下。用兵之事一定會遭到迴環報復。軍隊駐紮過的地方,荊棘叢生。大戰過後,必定會有饑荒之年。善於打仗的人只求達到解困的戰果,獲得勝利後就適可而止,從不敢以武力逞強。達到戰果後,不會自高自大,不會誇耀,不會驕傲,不會過份。達到戰果後,從不會逞強。事物壯盛就很快步向衰亡,因為恃強則不合於道,凡不合於道就很快滅亡。




Chapter 30


The one who upholds the Truth to assist the ruler does not
 intimidate the world by army. 

Taking arm force is something liable to be returned. 

Where troops have encamped, 
there will brambles grow. 

In the wake of the mighty army, 
famines follow without fail. 

 The one who makes good use of arm force 
aims at bringing the war to a conclusion and dare not thereby intimidate.

Bring it to a conclusion but do not boast. 

Bring it to a conclusion but do not brag.

Bring it to a conclusion but do not be arrogant.

Bring it to a conclusion but do not be overly done.

Bring it to a conclusion but do not intimidate.

A creature becomes too strong will get old soon, 
which is known as going against the Truth.  

Going against the Truth will come to an early end.






賞析與點評



    老子認為戰爭是凶事,有道之士不會以耀武揚威來輔助統治者。戰爭無論勝負是那一方,都應該審慎地進行,絕不應該以武逞強,因為「其事好還」。這是因果業報,說得最多的是印度信仰,佛教沿襲之,也強調因果報應。《古蘭經》強調真主賞善罰惡,這也是指因果業報。因果業報就像律法,一切的行為如同回力棒拋出去,必會回轉過來,回報自己身上。老子再進一步解釋: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老子認為用兵之道正是: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意思是打仗是為了解救危難,非不得已而用之,達到目的後就要停止,不應再用武力逞強,不應恃強凌弱、不應誇耀、不應驕傲。在人類的歷史上,好像從來沒有人會這樣用兵,用武必逞強,得勝一方會佔盡利益與優勢,不在乎一切的殺戮與塗炭生靈。但在人類歷史上,確實有人實行老子的用兵之道,只是沒有人去認識、注意,此人正是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在40歲的時候(公元後610年)得到真主的啟示,他在麥加呼籲所有阿拉伯民族敬拜獨一的主宰安拉(Allah),放棄傳統敬拜諸多偶像神明的信仰,以及一切的社會壓迫與不公義。這當然受到當時貴族階層古萊氏人的強烈反對,他們嘗試以榮華富貴去利誘穆罕默德放棄這個不可能的使命,但穆罕默德醉心於真主,完全不為所動。於是那些古萊氏貴族階層便對穆罕默德及其支持者進行前所未有的迫害,穆罕默德曾遭毒打與暗殺。

 

於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得到真主的啟示,帶著所有穆斯林從麥加遷往麥地那,受到麥地那的族長與百姓的歡迎,他們都歸信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第一次的動武是迫不得已的,這是公元624年的白德爾之戰(The unavoidable battle of Badr)。事源麥加的古萊氏權貴率兵經常襲擊往返麥地那的穆斯林商隊,掠奪他們的財產,於是穆罕默德便組織穆斯林發兵向麥加古萊氏權貴討伐,以討回失去的財物。當時穆斯林軍隊只有313人,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平民百姓,而迎戰的麥加異教徒卻有950人,而且都是裝備齊全的精兵。在這強弱懸殊下,《古蘭經》述說真主與穆斯林同在,穆罕默德的軍隊奇蹟地獲勝,斬殺了麥加權貴不少重要頭目。

 

麥加的古萊氏貴族於是進行大反擊,於公元625年,他們派了3000精兵攻擊位於麥地那以北吳侯德山上駐紮的穆斯林,史稱吳侯德戰役。穆罕默德受重傷獲救,面部被刺穿,不少穆罕默德的同僚被殺。那時猶太人和古萊氏貴族不斷游說,串通阿拉伯其他部落裡應外合,誓要把穆斯林軍隊殲滅。他們接著再派10,000精兵圍攻在麥地那吳侯德山上的穆斯林軍隊,於是穆罕默德與部眾商議對策,最後決定把麥地那周圍無山可依之地挖成壕溝,史稱壕溝戰役。眾穆斯林包括穆罕默德本人全部出動挖戰壕,很快準備就緒。異教徒軍隊圍困麥地那將近一個月,絲毫不能越過戰壕一步。最後真主派颶風把他們的帳篷捲走,他們心存恐懼,趕快撤退。公元627年,穆罕默德主動向古萊氏貴族議和,簽訂10年休戰條約,在這10年內麥加異教徒准許穆斯林和平地出入麥加城與家人團聚,其他的條款均大大有利於古萊氏貴族。

 

兩年後,古萊氏貴族違反條約,殺害20名穆斯林。於是在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10,000名穆斯林軍隊向麥加進駐,那些古萊氏貴族和猶太人在沒有準備下全部投降,穆罕默德沒有殺戮他們或摧毀他們的家園,更沒有沒收他們的財產,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支軍隊對自己的敵人那樣寬容。進城後,穆罕默德先到麥加禁寺巡遊天房,然後在天房外兩次叩頭禮拜,之後把天房內數百具偶像全部倒毀[1]。穆罕默德站在天房門口,對那些待處置的古萊氏人說:「古萊氏人啊!你們說我怎樣處置你們呢?」他們說:「尊貴的兄弟、尊貴兄弟的孩子,做的當然是美德之事。」穆罕默德說:「你們走吧!你們自由了。」

 

伊斯蘭教對穆罕默德的稱許是這樣:

 

「對於那些曾經折磨、迫害,並把他和他的追隨者趕出家園,還屠殺過他的追隨者的敵人的寬恕,穆聖不愧為人性美德的最高典範。」

 

穆罕默德的用兵之道,正是老子在《道德經》所指的用兵之道。武力是非不得已而為之,達到結果後便立即停止,不會視人命如草菅,也不會把動武看作是復仇和洩恨的手段。穆罕默德率大軍進入麥加城,他大可以屠殺古萊人和猶太人,並掠奪他們的財產,但穆罕默德沒有這樣做,也禁止任何一個穆斯林這樣做。他在麥加天房宣布真主已建立伊斯蘭教,這是全世界的宗教。之後,他在麥加城與各阿拉伯部族訂下和平條約,所有人都可以安享太平。凡願意歸信伊斯蘭教者就不用繳交人頭稅;那些不願意歸信伊斯蘭教的異教徒則需要繳交人頭稅,但不會受到任何迫害。就這樣,穆罕默德以興起伊斯蘭信仰把原本是一盤散沙的阿拉伯民族團結起來,在建設國家上遵守《古蘭經》的指示和教導,使他們成為在經濟、文化、科學和學術上一個強大的民族。

 

穆罕默德達成不可能的使命,足足用了23年的時間,這也是真主向他陸續啟示《古蘭經》的23年。穆罕默德沒有可能看過《道德經》,但他卻擁有《道德經》的智慧。在完成他的使命後,他便怱怱離開人世。

 

在他以後,伊斯蘭教的繼承者第二任正統哈里發歐麥爾.本.汗塔(Omar Ibn Al-Khatab)仍然採用這種以和平手段為主的用兵之道。公元638年,歐麥爾.本.汗塔以穆斯林軍隊統帥的身分進入耶路撒冷,他徒步進城,以示謙虛,兵不血刃。他頒令願離開者可攜帶財物離開,並開設安全通道讓他們順利通過,而那些選擇留下來的人們,也得到生命、財產和崇拜場所的保護。歐麥爾婉拒了降城長官索福洛尼斯主教(Patriarch Sophronius)請他在聖墓堂教堂中禮拜的請求。他之所以婉拒,是擔心隨後穆斯林會把這座教堂變成清真寺,這是對降城的耶路撒冷居民的保護。

 

穆罕默德臨終前曾預言在他死後30年,伊斯蘭信仰會發生叛變,這預言沒有錯。在穆罕默德死後30年,伊斯蘭教隨即分裂,並且建立皇朝[2]。在此以後,無論在伊斯蘭教或在其他宗教上,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再沒有人像穆罕默德這樣的用兵之道了。

 

    老子說: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強盛會招致滅亡,因為這強盛是用兵得來,沒有了道,不會持久。歷史的更替往往都是這樣,強盛過後很快便滅亡,例如秦始皇統一中國,國祚只有十四年;元朝在中國建立強大的帝國,東征西伐,帝國夢也是非常短暫。

 

 

 

[1] 根據《聖訓集》Bukhari記載,當時穆聖並沒有進入天房內,而是派他的教生入內,他們看見數百具偶像排列在一起,第一具偶像自動倒下,然後如骨牌效應般所有偶像一個一個推倒下來。

 

[2]: 有關伊斯蘭教如何分裂為遜尼派(Sunni)和什葉派(Shiah),可參考著述者網誌(http://lamchorkok.blogspot.com) 於202085日的文章:「細看遜尼派與什葉派」。

                                                

1 則留言:

  1. 有關伊斯蘭教最早分裂成為遜尼派和什葉派,可看本網誌在2020年8月5日所記下的文章。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功勞和民望都很高,是遜尼派的當權者不肯承認阿里是第四任哈里發。遜尼派其實是最早的偽信士,也是當權派主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