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 星期六

第三章 中國文化信仰《道德經》何謂「道」與「德」

 


《道德經》── 何謂「道」與「德」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根源,《道德經》正是中國宗教與哲學的巨大寶庫。古往今來,誰是中國最大的暢銷書作家?哪一部中文著作流傳最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做過一個統計,在各類文化名著中,被翻譯成外文語種最多,發行量最大的,除了《聖經》以外,首推老子的《道德經》。因此,有人將《道德經》稱為中國的《聖經》。《聖經》是全世界流通最廣的書籍,那是由於西方文化在長期以來獨霸天下所致。《聖經》經過無數次刪改,抄寫古本錯漏百出,也被奉為一字一句都沒有錯的上帝默示,這是基督教用了《古蘭經》的獨特性去形容已被篡改了的《聖經》。這要多得大量親西方文化的傳教士和信眾,把基督教錯誤信仰大力推銷。《道德經》沒有《聖經》在這方面的文化優勢,相信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嘗試閱讀《道德經》,《道德經》可以成為《聖經》以外第二位的暢銷書,表示中外學者和有識之士,均對《道德經》推崇備至。

 

《道德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典籍之一,由古至今,流傳的版本甚多。追本溯源,主要可分為三種:一是通行本,二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老子》甲、乙本,三是唐代傅奕校定的《古本老子》。1973 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甲、乙兩部帛書《老子》,是迄今所見最古老的兩種「完整」抄本。其後出土有郭店竹簡本、西漢竹書本,但都不是完整的版本。今本《老子》全書 5000 餘字,故又稱《老子五千文》。西漢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將《老子》分為 81 章,上下兩篇, 稱上篇 37 章為《道經》,後篇 44 章為《德經》,因此《老子》又被稱為《道德經》。

 

歷史上有關老子的註釋,不可勝數。據學者研究,各種《老子》註本存目約有 450 餘種。其中在學術上影響較大、較通行的《老子》版本是東漢時間成書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三國時期王弼的《道德真經注》,以及唐初傅奕的《道德經古本篇》。河上公本文句簡古,為道教所尊崇;王弼本文筆曉暢,多為士大夫所依憑;傅奕本根據不同古本校訂,保持了一些早期版本的原貌。今日研究老子的學者大多以王弼的《道德真經注》為依據,再以簡帛本及其他通行本作為參考;本書的《道德經》原文以王弼本為標準

 

                                    道教天仙呂純陽祖師在清代初年垂示《太乙金華宗旨》時,曾與門生廣化子惠覺有多段對答記錄,呂純陽祖師對《道德經》有以下說話︰

 

     「言教亦有不實不盡,總是應病用藥。若各經各典,拘拘一個道理,只要一部足矣,又何必嘮嘮叨叨,做下許多樺頁?有對大菩薩說者,有標指者,有為愚夫立方便者,有賢愚共賞者。如太上《道德經》,天機渾成,純樸歸元之作,故千古不磨,乃太和元氣,大道從此昭著,心經由此開宗,為萬世梯航。顯於言表,而隱文奧義,實非尋常。各家註亦只註得皮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道鮮矣。[4]

 

4︰見《太乙金華宗旨》〈闡幽問答〉(《道藏輯要》本──廣化子惠覺又志),該段對答載於《金丹養生的秘密︰〈太乙金華宗旨〉語譯評介》,張其成譯著,華夏出版社(北京)2005年。

 

 

〈老子──中國最神秘聖人〉

 

雖然《道德經》出自老子,但老子在中國歷史上屬於神秘人物。有人認為老子是指老聃,有人認為是老萊子,還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其年齡或云160餘歲,或云200餘歲。關於老子生平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司馬遷(公元前145-)所著《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即使是嚴謹求證的司馬遷,也只能依據各種傳聞,列舉了幾個可能與老子有關的傳說人物,只能「以疑傳疑」。

 

根據《史記》,老子生活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約與孔子(元前551-479)同時,比孔子年長。他姓李,名耳,字聃,出身於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曾當過周王朝的守藏史、柱下史,相當於今日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曾參與國家重大事務,積累了淵博的學問和人生經驗。老子晚年見周王朝內亂,便棄官西去。當他騎著青牛出函谷關時,關令尹喜知道他將隱去,請他著書。於是老子寫下五千餘字,作為「通行證」。之後老子便「莫知所終」,神秘地消失了,故司馬遷稱他為「隱君子」。

 

老萊子和太史儋是《史記》記載可能與老子有關的兩個人物。傳說老萊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據《史記》記載,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老萊子還以孝順父母著稱,傳說他72歲時,還經常穿著彩衣,作嬰兒的動作,以取悅雙親。儋傳說是周朝太史,據《史記》載,「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或曰儋即老子」。後世一些學者認為,「儋」與「聃」音同字通,聃為周柱下史,儋亦是周之史官,老子有西出關的故事,太史儋見秦獻公,亦必出關,因此太史儋即老子;也有學者否定此說,因為在孔子離世後129年,才有這段史料記載。

 

老子自隱無名,不求聞達,但當時名滿天下的孔子曾幾度「適周問禮」,向老子請教禮法,據《史記》記載,孔子見過老子後,向弟子這樣說: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孔子尊稱老子為「猶龍」,龍在中國文化中有神秘與吉祥之意,在《易經》第一卦乾卦中,龍可以在水底潛行,可以在陸上行走,也可以在天上飛翔。因為龍神力驚人,故被喻為天子帝王。孔子對老子的稱讚,在中國文化中是最高的稱讚,再沒有比龍更高的比喻了。

 

老子是一位神秘人物,他騎著青牛出西關的形象,就好像印度天神希華(Shiva)一樣。希華本是印度原住民所崇拜的神明,在喜瑪拉雅山修行,並傳授瑜伽知識,被指為太初瑜伽修行者(Adi Yogi)。希華的形象也是騎著青牛,或身旁伴著一隻青牛,在喜瑪拉雅山區神秘出沒。後來希華被吸納成為煒達教的宗教體系,成為三大主神明之一。希華就是印度教所指向的獨一主宰,直至現在,信眾崇拜希華,會伴著代表祂的標記(Linga)和一隻青牛。老子的形象如印度教的希華,也是道教三清主神之一,其著作《道德經》所揭示的奧秘,把宇宙的起源、得道的法門,以及一個得道者的應有表現一一以精簡而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是分辨真理與歪理的試金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