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第二章 印度教︰印度歷史起源

 


第二章   印度教

 

印度,一般人的印象,是一個古老、神秘和落後的地方,崇尚西方物質文明的人士,絕對不會對印度感到任何興趣。不過在數百年來,不少厭倦物質主義之膚淺的西方學者卻對印度深邃且豐富的精神文明感到震驚,他們從認識印度的宗教、哲學與文化中,思維得到無限啟發,發展出五花八門的哲學思想與心理學研究。眾所周知,佛教是今日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源自於印度,與印度本土信仰關係密切,但一般人對印度這地方依然陌生,從香港新聞資訊所知道的印度,總是與貧窮、愚昧、落後和罪惡扯上關係。印度的絕妙,難以從表面上看出來,人們要先認識印度的精神文化,才能瞭解當中的底蘊,揭開人類精神的巨大寶藏。

 

 

印度歷史起源與發展

 

從地理上認知,印度是一個半島國家,呈三角形狀,但印度全境實質呈不規則四角形,四方皆以山海圍之,西北方以塔爾沙漠(Thar Desert)和旁遮普平原(Punjab Plain)與巴基斯坦相鄰,鄰於阿富汗,東北方以喜瑪拉雅山系接於西藏,以大片原始森林的欽丘陵(Chin Hills)與緬甸為界,西南方可望阿拉伯海(Arabian Sea),東南方可望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

 

印度文明,初興於印度河的五河(Panjab)地方,即今日位於印度西部與巴基斯坦所覆蓋的旁遮普邦的五條河流,即印度河(Indus River)及其支流拉維河(Ravi River)、比亞斯河(Beas River)、杰納布河(Chenab River)和薩特萊杰河(Sutlej River),它們是印度文明的最早發源地。

 

印度河文明最早可以追溯自公元前70003500年,或更早的年分,年分的推前是由於近代考古學的發現和遺傳基因的新發現。當時印度的土著已發展了高度文明,他們將印度河(Indus)所流經的區域稱為「信度」(Sindhu),意即海或水,蓋他們感嘆印度河水勢的雄大,而「興度」(Hindu)則只是「信度」一語的轉訛。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人(即今日伊朗)侵略印度西北部建立王朝,到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侵入印度西北,取代古波斯帝國,建立希臘帝國,希臘人把「信度」(Sindhu)誤說為「興度」(Hindu)所致。

 

英語把印度教稱為Hinduism,意即居住於印度河之地人們的信仰,但印度人自古以來並不是如此看法。在古代,印度人稱自己的信仰為sanatana dharma(意即永恆的宗教)vaidika dharma(意即煒達的宗教)。這種信仰更廣傳至南亞一帶國家,包括斯里蘭卡、爪哇、馬來西亞及婆羅洲。蓋印度文明,先發源於五河(Panjab)地方,東漸而移入恆河(Ganga)地方達於全盛,終乃由半島地方移殖於斯里蘭卡。


印度人自身也不是以印度來稱呼自己的國家,他們稱之為巴羅多(Bharata),巴羅多的梵文意為「月亮」,是古代北印度一個部落的名稱。這個部落曾統治拉維河山(今旁遮普)一帶,並在一次大戰中勝利,印度著名的史詩《瑪哈巴羅多》(Mahabharata),就是記載古代這國度的一段重要歷史,而瑪哈(Maha)即偉大的意思。巴羅多的名稱,有「此為巴羅多族繁衍生息之地」的意思。印度(India)之名,源自古代波斯人稱呼對岸地方之總名,其後希臘人襲用之而成為國際用語。

 

 

〈雅利安人侵略印度理論〉

 

印度古代的歷史,並不容易認識和瞭解,因為印度人對時間的觀念並不在意,古代印度重要的歷史人物及事件,完全沒有確實年份,今日的學者只能靠不同的歷史資料推斷、猜測,當中難以避免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近代考古學新發現、人類遺傳基因的研究,以及對歷史文獻更深入解讀,根據現今學者的新發現,印度的起源與年分都推翻了上一世紀學者的推斷,即使印度的教科書到現在也要改寫。

 

對印度歷史起源作出大膽構想,成為國際公認的定案,就是在1853年德國語言學及東方學家弗里德里希馬克斯繆勒(Friedrich Max Muller, 1823-1900)所提出的歷史研究,為眾學者所依據。在上一世紀,學者一般認為印度的文明始於公元前三、四千年。在印度河流域一帶的最早文明是由土著達羅毗荼人(Dravidians)所建立,達羅毗荼人現在主要生活在南印度。德國學者馬克斯繆勒(Max Muller)認為,大約在西元前2000年後,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Aryans)開始大規模進入印度次大陸,他們創造了與土著文明不同的煒達文明,反映該文化的文獻稱為《煒達》(Veda) ,成為印度的統治階層。由於雅利安人的入侵與壓迫,達羅毗荼人不得不逐步南遷,重建家園。達羅毗荼人所開創的印度河文明於公元前1700年開始衰亡,繼之而興起的是雅利安人所開創的早期煒達文明。

 

雅利安人原是居於中東亞細亞一帶的印歐人種,後來該人種分別向東西兩方移居。大約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向西面進發的一團移入歐洲,為大部分歐洲人祖先,其東向者為波斯人(即今日伊朗)及印度人(即雅利安人)。向東進發的一團曾一起聚居於五河之地,後來因為宗教上的分歧,一方再返於西,再南轉而在伊朗高原開拓波斯文明,成為伊朗人種,另一方繼續向東南進發,以五河地方全境開拓文明,成為印度雅利安人種。學者發現歐洲的希臘和羅馬的神話與雅利安人的神話有不少相似的地方,蓋他們原出於同一人種。

 

根據馬克斯繆勒(Max Muller)所提出的雅利安人侵略印度的理論(Aryan Invasion Theory)雅利安人進駐印度後,印度歷史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階段:

 

 

l  第一階段是雅利安人自與波斯人分離後,開始發展印度的獨特文明,其年代雖不能判明,但一般共識是在公元前1500年至1000年前。

 

l  第二階段為公元1000年至500年前,雅利安人先居於閻牟那河(Yamuna)上流拘羅(Kuruksetra)之地,此地為巴羅門教(Brahminism)的發源地,後漸次南下而至恆河(Ganga)下流地方。此階段雅利安人已成功征服先住民族,歸順者成為奴隸,未歸順者則驅逐於南方。此階段為巴羅門文明時代,印度特有的制度、儀式和思想等,大致確立於此階段。雅利安人的煒達宗教發展成為巴羅門教,正是煒達教揉合了土著的宗教信仰發展而成,例如巴羅門教大神希華(Shiva)、維師魯(Vishnu),以及女神杜爾伽(Durga)等,均可從土著的崇拜中找到原型。

 

l  第三階段為公元前500年至今,此階段雅利安人不只涉足恆河流域,而且已征服印度全境。此時期的歷史發展,印度曾出現沙(Sramana)思潮,挑戰巴羅門教不可懷疑的權威。印度教正統的六大哲學派別,以及非正統的佛教(Buddhism)、耆拿教(Jainism)和唯命派(Ajivika)均在此時期產生。

 

 

〈破解印度歷史迷藏〉

 

        馬克斯繆勒(Max Muller)的侵略理論,在近數十年來,愈來愈受到學者的質疑。他們認為這是在上世紀以來,西方列強以這侵略理論,為歐洲殖民主義和歐洲人是優秀人種,所作的護航技倆。後來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更宣稱德國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以此為其侵略行動,以優秀人種建立優秀的世界秩序為宣傳手法,鼓動德國人支持希特勒。不過,此侵略理論並不能完全解釋印度歷史的起源,當中存在不少與印度自古認知的歷史時空並不相連,加上近數十年來新的考古發現、人類遺傳基因的研究,以及印度古老經典的正確解讀,都推翻了這雅利安人侵略印度的理論。

 

          首先,印度的歷史並不如理論所指般短暫,新的考古發掘配合科技發現,印度歷史的起源在西元前7000以上至上萬年之久,而且在最早期產生的《煒達》經典〈梨俱煒達〉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環境、動植物與山河,均只是在印度本土出現,並不存在於所謂中東古波斯地區。在《煒達》中曾提到河水滔滔的薩拉斯瓦蒂河(Sarasvati River),此河以往一直被視為神話故事,並不存在,但近代科技發展,配合地理勘察和衛星圖像,薩拉斯瓦蒂河現成為印度西北部乾涸的盆地。根據科學研究,此河在公元前2000年乾涸,在公元前6000年以前曾河水澎湃,此證明《煒達》並不是雅利安人在公元前1500年從中東地區帶入印度而發展出煒達教信仰,遠在公元前6000以前,《煒達》已在印度本土產生。此外,《煒達》中所描述的特別天象,根據在公元前1400年的印度經典(Vedanga Jyotisham)的天文知識,以及配合現今科技的推算,此天象會在公元前10000年、5200年或最近的3100年出現,這些年份已超出了侵略理論的假設。


整部《煒達》沒有描述外來部族與本土部落戰爭的事情,在《煒達》中曾描述最早的本土戰爭是十王戰爭,此十王即十個部族的戰爭,並不是外來侵略者。在《煒達》中,雅利安人(Aryan)並不是部族名稱,而是指俱備煒達信仰的人,這是相對於外來定居者馬拉差(Malacha)而言,這些外來人包括波斯人、希臘人和羅馬人等等。雅利安(Aryan)與馬拉差(Malacha)不同之處在於(1)語言、(2)地域、(3)信仰習俗這三方面的不同。印度西北部在公元前600多年已不斷有外族入侵,建立王朝,與本土擁有煒達文化的部族抗衡,以及漸被同化。雅利安(Aryan)是指在語言上能說出準確的梵文,沒有外來人不純正的口音,他們是在印度本土出生而不是從外地移入,而且他們篤信、恪守《煒達》,對《煒達》有豐厚認識。雅利安並不是如歐洲人所指外來優秀的民族,把《煒達》帶入印度。《煒達》是印度本土所產生的經典,其源頭難以追溯,這是由於古代藏有印度原典的學府被外族王朝和英國殖民地政府大肆破壞,獨立後的印度政府並沒有投入資源進行搶救復修,所以學者只能夠以其他佐證去推翻歐洲人自圖其說的理論。

 

此外,近代基因遺傳的研究也推翻印度祖先是雅利安人,在印度德里150公里以外的地方,考古遺址夏拉班(Harappan),也稱為印度河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遺址,是目前發現印度土著的高度文明遺址,有多層建築,優良的排污系統,學者分析應在公元前7000年已建成。這只屬遺址少部分的研究,日後更深入的研究可能把印度河文明更加推前。在夏拉班(Harappan)遺址中 ,當中有多具超過4500年前的骸骨,均是死於水災,沒有任何受戰爭傷害的痕跡。科學家把這些骸骨作基因分析,並沒有發現任何古波斯與中東人種的基因,卻發現該遺址的骸骨與今日印度人的基因吻合。在4500年前因天災受毀滅的人種,正是今日印度人的祖先,而且印度人的祖先有向全世界移居的跡象。今日在南亞地區,有超過50%的人有印度祖先的基因。

 

在更大規模的基因研究中,印度人的祖先在6000050000年前開始向全球各地擴展,亞洲人和歐洲人均有印度祖先的基因。古波斯人正是印度祖先的移民而發展出來的文化,古波斯在公元前1500年至1300年所建立的帝國(Mitani Kingdom)已有梵文寫的《煒達》,學者研究這是後期發展的《煒達》,所以《煒達》是向外移出印度,而不是移入印度。相反非洲祖先的基因卻沒有在全球各人種中出現,非洲並不是人類祖先的發源地,而是印度,之所以為何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與印度的神話故事十分相似。從語言學分析,歐洲多國語言與印度梵文屬同一語系。印度自古以來屬於多種部族聚居的地方,這些部族均有移民到世界各地其他地方。

 

希特納稱德國人的祖先是雅利安人,更正確的是本土印度人。印度最早出的《煒達》︰〈梨俱煒達〉,當中提到女河神(Goddess Dhanu)的故事,她是印度其中一部族(Danavas)的祖先,後來戰敗向西移出,這部族正是歐洲人的祖先。英國愛爾蘭的遠古歷史自稱是女河神(Goddess Dhanu)的後嗣,歐洲各國多條河流均以Danu為字首,今伊朗最古老的河流稱為Dhanu。在印度的《煒達》中,均有描述不同部族因戰敗離開印度而遷徙到其他地方,且有清楚的路線,以往只被當做神話看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