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第二章 印度教︰翻譯詞彙更正

 


詞彙更正對照表

 

歷年來在學術界有關印度文化與信仰的中文翻譯名詞,筆者發現有很多不妥當的地方,不少梵文的名詞以不雅甚至帶有侮辱的字彙翻譯,而且譯音也是錯誤,中文的音譯完全對不上梵文的發音。相反,如果改用優雅的中文字彙不但可以音準,也可達到梵文原本所代表的意思,這是利用中國文字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更自然流暢。

 

這些不當的中文翻譯為數龐大,例如明明音與意可以譯為「華」的字,則譯為「婆」字,可以譯為「耶」則譯為「夜」,令人聯想到一些邪惡、黑暗、低劣的意思,但事實上梵文的原意是高雅的意思,例如Veda 一字梵文意思是指「明」或「知」,帶有光明之意,如何可以以狗吠的「吠」字去翻譯?筆者曾翻查中文字典,這個「吠」字自古以來都是只有狗吠的意思。天啊!實在有太多這麼可怕與可恥的翻譯。筆者現在只能將有關本書出現的詞彙列出新舊更正對照表,讓讀者知悉。

 

梵文/外文字彙

傳統翻譯

筆者更正

(1)    Veda

吠陀

煒達

(2)    Vedanta

吠檀多

煒丹諦

(3)    Shankara

商揭()

生格拉

(4)    Brahmana

婆羅門

巴羅門

(5)    Bharata

婆羅多

巴羅多

(6)    Vaisya

吠舍

維斯阿

(7)    Sudra

首陀羅

庶陀羅

(8)    Yajur-veda

夜柔吠陀

耶珠煒達

(9)    Atharva-veda

阿達婆吠陀

阿達華煒達

(10) Mahabharata

摩訶婆羅多

瑪哈巴羅多

(11) Sattva

薩埵

實華

(12) Vishnu

毗濕奴

維師魯

(13) Shiva

濕婆/希瓦

希華

(14) Rama

羅摩

拉瑪

(15) Manu

摩奴

萬魯

(16) King Ashoka*

阿育王

阿衰家王

(17) Sikh

錫克教

息克教

(18) Singh

辛格

星格

(19) Prajnan**

般若

混沌

(20) Maha

摩訶

瑪哈

(21) Maya

摩耶

瑪耶

 

*阿衰家王(King Ashoka)惡行滔天,卻傳統以來被親佛教學者以優雅文字翻譯成「阿育王」,音與意也不準確。

 

** prajnan在印度哲學中,梵文的意思是「混沌無知」,由兩字組成(Prayena , ajna)Prayena意即「幾乎」,ajna意指「無知、無明」。Prajna在《奧義書》是指人在沉睡(deep sleep)時的意識,處於無明混沌之中,沒有思想,卻使人得到寧靜,身心復修,這深層的睡眠狀態是人所必需的。Prajna在印度哲理不是指大智慧,而是指混沌無知,卻是人們必需。此「混沌無知」每人每天都會經歷,卻不能使人逃出輪迴,得到解脫。根據印度哲理,真正的生命解脫是要有真己(神我)的知識(Self-knowledge),世間所有大智慧都是無明、無知,大智慧不能令人得到生命解脫,放下一切愚痴以及大智慧,返回真己(自己),才可以使人得到生命的終極解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