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第一章 佛教︰〈大雄師尊與佛陀相遇〉

 


〈大雄師尊與佛陀相遇〉

 

在古印度,耆那教與佛教同時並存,它們均屬沙門思潮下所發展出來的派別,都屬於印度的非正統信仰。雖然佛陀認為自己的教導比耆那教的教義更接近真理,但兩教並沒有互相排斥,後來的大乘佛教的很多知識均來自耆那教,非佛陀的教導。在一行禪師所著的《佛陀傳》中記述,佛陀與大雄師尊在一些事理上的觀點有所不同,大雄師尊認為幹出來的罪行比心想出來的罪行更大。佛陀並不是將人類的過犯看作是罪,而是看作是苦,佛陀的八正道教導世人脫離痛苦的方法,實質上就是脫離罪惡的方法。佛陀認為人們心想出來的惡念比幹出來的罪惡更嚴重,因為若心沒有惡念,就沒有可能會行邪惡。這是對事理的不同看法,不能說某方對或錯。佛陀的看法固然有理,但大雄師尊的看法也沒有錯,因為一個人只要不把心想出來的惡念行出來,心可以回轉,也不會造成無法補救的事情。若把惡念幹出來,就必定會對自己或別人造成實質的傷害。

 

雖然佛陀的觀點與耆那教不同,佛陀也稱耆那教為外道,自己的教導才是正道,但佛陀並沒有排斥耆那教。根據一行禪師所著《佛陀傳》中記述,有一次,佛陀與一些弟子在路上遇到一些裸體修行者,即耆那教信徒,佛弟子問佛陀那些裸體外道是否已得到正覺,佛陀的答覆是不能單從外表和短暫的接觸而確定他們是否得到正覺,要和他們作一段時間的相處,才能確定他們是否得到正覺,可見佛陀十分有智慧。還有一次,大雄師尊的近身弟子想到佛陀那裡提問,其他弟子苦勸大雄師尊不要讓他去,因為他很有可能因此而皈依佛陀。大雄師尊笑說並沒有可能,於是就讓那弟子到佛陀那裡。那弟子雖然向佛陀多次提問及挑難,但其實從第一個提問中已經對佛陀心悅誠服,最後他跪在佛陀面前,希望佛陀收他為弟子。佛陀接納他成為佛弟子,但卻要求他回到大雄師尊那裡,繼續侍奉大雄師尊。那弟子看到佛陀並沒有世間的任何傲慢及虛榮,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壓倒耆那教或大雄師尊,故對佛陀更加尊敬。真理追求者與得道之人的交往應該是這樣,佛陀與大雄師尊作了極佳的模範。當然這是佛教單方面的記述,事實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耆那教的根基其實比佛教雄厚,耆那教合共24位祖師,有遠古經典流傳;佛教的知識來源只有佛陀的口述,佛教有大量互相矛盾的經典都聲稱是佛陀的教導。原始佛陀的教導今日大乘佛教已不是,只徒具把佛陀神化的技倆。耆那教的慈悲不殺生,以及天神與人類還須修行才可脫離輪迴,卻成為大乘佛教的理論思想。有一點很少人知道,耆那教所有祖師均稱為「佛陀」(Buddha)耆那教也是求得覺醒以脫離輪迴的宗教,佛教借用耆那教對祖師的稱呼,也把佛祖釋迦牟尼稱為佛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