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 星期六

第三章 中國文化信仰《易經》含義

 


《易經》── 中國群經之首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是中國文化的開端。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被尊為「群經之首」,要瞭解中國文化就不能不從《易經》著手。《易經》說明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是說明天理、人道的權威著作,是中國人感悟真理的泉源。《易經》所表達的天理即人道,即「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孔子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然後轉述《易》,《易經》中的〈繫辭傳〉相傳是由孔子撰寫。儒家將《易經》冠為六經之首,春秋、戰國時代的儒、道、墨等諸子百家,以及唐、宋以後儒、佛、道各家的學術思想,無不淵源於《易經》的天人之學。

 

無可否認,《易經》是古代占卜的書,正因為如此,才沒有被秦始皇燒掉,得以流傳至今。古代先民,凡遇上重大事情,必先求神問卜,殷代(約公元前1300多年)已盛行用龜甲占卜,到了周代(約公元前1100)更設有稱作太卜的官,依據《三易》,職掌占卜。《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種不同系統的《易經》。《連山》是夏代(約公元前2070年至1600)的易學,由艮卦開始,象徵「山之出雲,連綿不絕」。《歸藏》是殷代(約公元前1600年至1046)的易學,由坤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其中」。《周易》是周代(約公元前1100年至256)的易學,由乾、坤兩卦開始,象徵「天地之間,天人之際」。《連山》、《歸藏》已經失傳,今天的《易經》就是《周易》。

 

 

《易經》含義

 

《易經》揭示中國人奧妙的宇宙哲學。「易」是由日、月兩字組成,日代表陽、月代表陰,象徵宇宙的生成,以及世間萬事萬物的出現,均源於陰與陽的變化。「易」也有「簡易」、「變易」和「不易」這三種含意,表示世間萬事萬物不斷變動,故稱為「變易」,但此宇宙森羅萬象的變化,無一不有一定的規律與因果關係,是一種「不易」的法則,且可以追尋、掌握,故此稱為「簡易」。

 

《易經》是一部占卜的書,共64卦,每一卦由六爻所組成,爻分為陰爻與陽爻,代表男、女的生殖器官,陰爻與陽爻的不同組合與排列而形成64種卦象。每一卦均有卦辭,相傳卦辭是由周文王撰寫,後來孔子又撰寫〈繫辭傳〉,是對《易》的整體概論。《易經》又分為上、下兩部分,頭30卦為上經,以創造宇宙萬物的天地開始,說明宇宙萬物的生成與變化,下經是之後的34卦,以人倫發端的男女關係說起,說明人事關係的變動,故《易經》是一部說明天理與人道的權威著作。

 

宇宙萬物由一陽一陰的屬性變化而成,這概念不僅《易經》獨有,在希伯來人的《舊約聖經》《創世記》中,創造天地萬物的神稱為「以羅欣」(Elohim),是一個眾數名稱,也是具有一陽一陰的屬性。在艾賽尼派的《平安福音》中,更詳細論述「天父地母」的概念,即如《易經》所言,乾為天、為陽、為父,代表剛正的屬性;坤為地、為陰、為母,代表柔順的屬性。在艾賽尼派的《平安福音》中,天父掌管天國,以及掌管人的精神,即《易經》所指的陽;地母孕育地上的萬物,以及掌管人的身體,即屬於陰。天父的眾天使是關乎精神的美善力量,地母的眾天使就是生成萬物的元素,例如陽光、空氣、水份和泥土等等,關乎物質層面。

 

 

這又與印度解說創造起源的數論派(Sankhya)哲學十分相似。數論派哲學認為「梵」(Brahman)是宇宙的主宰及起源,「梵」是無形相的精神,由「梵」而生出一陽一陰的屬性。陽屬於「梵」的精神層面,從「梵」中生出瑪耶幻相(Basic Maya),屬陰性,瑪耶幻相代表物質的創造,演變宇宙萬物,同時把存在於萬事萬物之內的「梵」隱藏起來。

 

人們不知道「梵」的存在,只知道物質世界的存在,這正是瑪耶幻相遮蔽的力量所致,故梵語Maya,即「不是這個」的意思。瑪耶以物質遮蔽真理,物質世界只是幻相,因為人們不知道「梵」的存在,看不見真理。「梵」是陽性,「梵」之內的瑪耶是陰性,就如《易經》所指,天為陽,地為陰,此一陽一陰的屬性存在於萬事萬物之內。

 

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一神(Allah)的代名詞有時是眾數,有時是單數,即如英語WeI,伊斯蘭教學者解釋一神超越一切,非單數、非眾數、非男亦非女。一神如老子在《道德經》第1章所說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趣的是,在《古蘭經》中,一神曾以天地間不同的現象盟誓,其中一項就是偶數和奇數:

 

「奉至仁至善的真主之名,誓以黎明,與十夜,與偶數和奇數,與離去的黑夜,對於有理智者,此中有一種盟誓嗎?」(89:1-5)

 

在《易經》中,陽爻以九為代表,表示奇數,陰爻以六為代表,表示偶數。整部《易經》就是以陰與陽,即以偶數與奇數的不同組合和排列去解釋天理與人道,故此在《古蘭經》中所指的偶數和奇數,正就是中國解釋天理人道的《易經》,世界上沒有一部書籍好像《易經》一樣以偶數和奇數去解釋宇宙的道理與法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