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源覺真經》
上段經文 ── 早上誦讀
九天玉皇公[1] 人皇氏聖人[2] 捨身堵北缺[3]
代存萬眾生
【註疏】
[1]「九」在《易經》中是盡數,代表最大的數字,代表帝主的數字,「九天」即最高的天,這萬事萬物的帝主就在最高的天上,明察在祂以下眾界的眾生,這帝主就是「玉皇公」。按照道教世界觀,天界分九層,九天就是最高的天界。
[2] 這最高的帝主 —「玉皇公」— 在凡間的示現就是歷代聖人,他們全都是人中之皇,因為聖人的精神境界與「玉皇公」同一,諸聖人的族裔就是人皇氏。人皇氏的族裔不是靠血統相傳,而是靠各人精神的修煉和行為的純正、真璞。
[3] 據黃色小冊子解釋,這是指中國上古時代北方黃河堤岸崩塌釀成洪水大災,眾生遭遇危難,無法可救,中國上古時代聖人皆有法力,和今日現代社會不同,這聖人是「玉皇公」在凡間示現,他把自己的身體擴大成為能夠堵塞洪水的堤壩,使洪水不致淹沒眾生。這聖人的身體成為堤壩,他的精神回歸最高天界,與玉皇公為一。當然這在歷史上無法考證,只被歸類為神話傳說。
萬眾大恩典 功德無量深 生平心仁義 性行道德深[4]
[4] 性是指性向,思維的意思。聖人來到這世界的目的就是要教化眾生,教導人們「道」與「德」。「道」即是真理,有別於虛假;「德」就是美德,指正確的思想、言語和行為,即是「道」的具體表現,把真理活出來,使眾生都得到好處,而不是互相毀滅,或弱肉強食。
刻己代眾生[5] 救世功德成 靈魂萬年顯 天日永保留[6]
[5] 「刻己」即刻苦自己,以代替眾生,寧願自己受苦,不想眾生受苦。這是歷代聖人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皆有的美德,他們在世都是過著簡樸的生活。真正的聖人不是高高在上,受世人崇拜,享盡榮華富貴。要眾人崇拜、服侍者是魔,而不是真正的聖人。現存流通在坊間的《聖源覺真經》其經文是「刻已」而不是「刻己」,這是誤傳所致,「刻已」兩字解不通意思,「刻己」才能解得通意思。任何經文的流通都容易被誤傳,所以一定要明白義理,探究其意思所在。
[6] 整個宇宙眾生的靈魂本是一體,這一體的主宰就是玉皇公,故稱之為皇。這在印度聖典《奧義書》中有較詳細的解說。這原始太一的靈魂清靜自在,本自俱足,本身就是光明,無欲無求。這皇也是精神導師,教化眾生真道,使受黑暗遮蓋的眾生得到光明,回歸天道、天理。故此拯救眾生的聖人,其身體死去,精神即回歸太一,不生不滅,永遠長存,其遺留下來的教導如日光照耀世界,讓人們學習,得到光明的指引,脫離黑暗。所以經文說︰「靈魂萬年顯,天日永保留。」
萬教拜帝心[7] 大仁大義成 精神在九天
心仍救世存
[7] 萬教是指世界上存留至今的宗教信仰,儘管語言文化不同,但同樣是教化人們敬愛真理,慈悲眾生。真理就是「道」,慈悲眾生的具體行為就是「德」,這道與德不是一說就懂,而是透過經驗去學習而成就。凡塵就是一個考驗與學習的場所,是一個虛幻不真實的世界。真理隱藏在人們的心中,玉皇公就在人們的心中,等待人們去發現。心靈得到開悟的人,就是皇,就是聖,不同宗教最終是要讓人敬拜自己內裡心靈的主宰,心中之皇,所以經文說︰「萬教拜帝心。」
上天為帝主 勸善天下人 帝勅太白星[8] 奉指下凡塵
[8] 勅,粵音斥(cik1),即皇帝的昭令。玉皇公創造諸天神,聽其號令而行使其賦予的使命,天上各星宿是諸神明所在的地方。太白星君是道教中掌管金星的星君。太白星君受玉皇公的命令,下到凡間把這經典留給中國人去學習,以下經文是說明這經典的由來與名稱。這經文在坊間流傳,在網上也有一些人聽及閱讀,卻從來沒有標示這經文是在什麼年代及誰寫下來,也沒有任何解釋,無從奚考。道教有很多藏經,沒有被大眾認識,因而容易失傳與誤傳。
北方降筆寫[9] 分為三段經 上中下三節 一切皆降筆[10]
[9] 在印度的信仰傳統,諸神明座落在西方,面向東方,只有教化眾生的精神導師無畏懼地座落在北方,面向南方。南方代表死亡、邪惡與黑暗的地方;眾生都在南方,面向北方,祈求上天的教化,脫離死亡、黑暗與邪惡。經文說「北方降筆寫」,這北方有其意義。在中國的文化傳統,帝皇座落在北面,代表上方,臣民座落在南方,代表下方,崇拜在上的帝皇。天下蒼生真正的帝皇是天地萬物的主宰,此經稱為玉皇公。
[10] 此經文分為三段,建議分早上、中午和晚間三段時間分別誦讀。誦讀者面向北方,或面向家中的神龕,誦讀完畢行拱手禮或合掌致敬,或更虔誠者可行叩拜之禮,叩拜多少隨行。持久誦讀,必得到上天的保佑。此經屬天經,非人為創作。伊斯蘭信仰傳誦的《古蘭經》也是天經,人為沒有可能完成,《古蘭經》指出天地宇宙獨一主宰在每個民族都有派遣使者並以該民族的語言寫成經典,把真理傳授︰
「我(指一神Allah)確已降示教誨,我確是教誨的保護者。在你(指先知穆罕默德)之前,我確已派遣了許多使者去教化古代的各宗派。」(15︰9-10)
「我在每個民族中,確已派遣一個使者,說︰『你們應當崇拜真主(一神Allah),應當遠離惡魔。』但他們中有真主所引導的,有應當迷誤的。故你們應當在大地上旅行,應當觀察否認的人們的結局是怎樣的。」(16︰36)
原文用白話 五字成聖經 名稱聖源覺 即是玉皇經[11]
[11] 此經是《聖經》,名稱由上天賜予,稱為「聖源覺」︰「聖」即神聖,「源」即源頭,「覺」即知覺,梵文稱為Chit,即在語言文化思維之上的純潔意識(或知識)。此經由天地的帝皇賜予,所以又稱為「玉皇經」。
孝悌兼忠信 禮義及廉恥 玉皇大帝心 道行八種禮[12]
[12] 「行」即實行,此道以八種禮實行,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即孝順父母;悌即關懷兄弟姊妹;忠即專一,服從自己的主,沒有異心;信即誠實,不說謊話,守承諾;禮就是沒有傷人的舉止,包括言語和行動;義就是公平、正直待人;廉即不會行賄受賄;恥即對不正當的行為感到可恥而不願做。人生而為人,若沒有此八種禮,就如動物般。
聖文傳凡世 誦念神鬼欽 老少誦奉行 萬事皆清平
天下分三界[13] 由帝手判公[14] 目視如電閃[15] 不得漏毫分
[13] 三界是指天堂、凡間、地獄,這是最粗略的劃分,這也是印度教的其中一個核心信仰,印度教相信三界的存在,並且此三界不斷經歷創造、維持與消滅。
[14] 玉皇公是精神導師,也是最終極、最公正的判決者。這種賞善罰惡,公正判決眾生的角色,是閃族語系民族 (即今日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對宇宙獨一神的理解,也是印度經典《煒達》在其雛形時對宇宙獨一主宰神的最原始描述。在《古蘭經》中,一神(Allah)也是賞善罰惡的判決者,多處經文強調一神是最終極、最優的判決者。到世界末日,眾生都要孤單地面對一神,受到一神最後的判決,天地間任何事情,無論比微塵大,還是比微塵小,都不能逃脫一神的判決。在此《聖源覺真經》中,往後的經文也多處強調玉皇公賞善罰惡,判決眾生的角色,也是「不得漏毫分」。
[15] 玉皇公的目光,沒有人知道,只能以比喻說明。「閃電」在印度經典《奧義書》中,是宇宙獨一主宰示現的其中一個型態,「閃電」也是形容智慧的發放,在修行者的腦中瞬間出現,帶來轉瞬間的光明。
左右兩旁立 慈苦大法童[16] 生平自割肉 為藥濟貧窮[17]
[16] 慈苦即慈悲,慈就是讓別人得到快樂,苦或悲就是減輕別人的痛苦,這是重要的美德,是神與魔之別的分界。惡魔最需要學習的就是慈悲,魔性存在每個生下來的人之中,或多或少,視乎每個人過往世的行為而決定,所以要學習修行,去除魔性。此兩位大法童,即有大法力的天神,以兒童的形象示現,站在玉皇公的左右兩旁,兒童有不少優美的素質是成年人長大後所失去,所以修行的人就是要返回兒童的狀態,甚至是返回嬰兒時至未出生的狀態,此即道教所指的「反璞歸真」。在印度神話中,也有一些擁有法力的天神是永遠不會長大的兒童,在印度經典中,有描述精神導師相貌年青,其學生卻是年老的人。
[17]根據那本黃色小冊的解釋, 此兩大法童的故事是他們在深山修煉,每日在山中採藥贈予人們。一天,遇到一老人病後,要吃肉類和藥,否則不可救治,忽遇一頭野獸小子成群,法童不忍殺這些雛獸,只拔出一利刀,在自己身體腿部割下一塊肉給老人與藥服用。中國古代平民生活艱苦,很多時是缺乏蛋白質而生病,若攝取足夠營養,疾病就會自然康復,之所以為什麼窮苦人平日少吃肉,患病吃肉後身體就好了。現代社會科技進步,食物種類繁多,也容易售賣,蛋白質的攝取不需要像古代靠吃肉類,素食也可以得到充足蛋白質,人生存不是一定要吃肉,或是一定不吃肉,而是按環境情況而定。
從此節經文說明玉皇公左右兩邊擁有法力的兒童曾投生成人,要與常人一樣生活,割肉是一種考驗,顯示此兩法童的美德與修行足以升格成仙,站在玉皇公的左右,即十分親近的意思。道教經典和印度經典均有記述人可以透過修行和美德死後可升格成仙,且有不同級別的劃分。在中東諸教(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信仰下,天地萬物的主宰也有左右兩旁的天使,分別是吉卜利勒(Gibril/Gabriel) 和米迦納(Mikail/Michael)。
身佩七寶帶[18] 無極變化通 手執雙龍劍
擁護玉皇公
[18] 此兩大法童腰間束上七寶帶,此七寶不知是何物。在《聖經》〈啟示錄〉中,天上的聖者全身穿白衣,繫上金腰帶。這是受到古波斯(即今日伊朗)祆教的影響,該教的信徒全身穿著白衣,代表光明、純潔,繫上腰帶,用72根白羊毛編織而成,代表正義。
南斗北斗星[19] 玉皇用大臣
凡間生死事 兩尊星君分
[19] 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並稱,是道教重要的星君,掌管南斗六星,分別是︰司命星、司祿星、延壽星、益算星,度厄星、上生星。
北斗星君掌管北斗七星,分別是︰貪狼星(天樞星)、破軍星(瑤光星)、巨門星(天琁星)、祿存星(天璣天)、文曲星(天權星)、武曲星(開陽星)、廉貞星(玉衡星)。據說,南斗星掌管人類的壽命長短,北斗星決定人的死期,俗說︰「南斗註生,北斗註死。」民間傳說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在每年除夕下凡,考察人間善惡。在《古蘭經》中,這樣說︰
「在你們的上面,確有許多監察者,祂們是尊貴的,是記錄的,祂們知道你們的一切行為。」(82︰10-11)
五雷大將軍[20] 聲威震西東 鎮兵千百萬 一切協天兵[21]
[20] 「五雷」的五是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這天神大將軍掌管這五方的雷霆,雷聲與閃電在印度聖典《奧義書》中是用來表示天地獨一主宰──即梵(Brahman) ──顯現的形態,梵向人類的示現就是人們看見並聽到天上的行雷與閃電。印度經典把一些大自然運行的現象看作是眾天神的工作,祂們均被不可見,不可知,獨一的梵所串聯、維繫。如果說印度的信仰是多神教信仰,這是廣大印度群眾愚昧無知的習俗傳統,他們沒有認識,也不忠於自身文化的經典,這確是印度陷於黑暗無知的信仰,並且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同,他們只知道有諸多神明,卻不知道在諸多神明背後那隱藏不見的主宰。
在只崇拜宇宙萬物獨一主宰的伊斯蘭信仰中,真主安拉(Allah),即獨一的神,也曾以行雷閃電的形態向以色列民眾示現,當時那些以色列民眾跟隨先知穆薩(Moses)離開埃及,在廣漠中漂流,他們要求要親眼看見真主(一神),才會相信,《古蘭經》這樣記述︰
「當時,你們說︰『穆薩啊!我們絕不信你,直到我們親眼看見真主。』故疾雷襲擊了你們,這是你們看見的。在你們暈死之後,我使你們甦醒,以便你們感謝。」(2︰55)
[21] 玉皇公有很多天將、天兵聽從祂的號令,在只崇拜宇宙萬物獨一主宰的伊斯蘭信仰中,真主安拉(Allah),即一神(One God)的意思,也是有很多天將、天兵聽從真主的號令,在《古蘭經》中,真主(一神)說祂差派了很多人們肉眼看不見的天兵協助先知穆罕默德打仗︰
「在許多戰場上和侯奈因之役,真主確已援助你們。當時,你們自誇人眾,但人數雖眾,對你們卻無裨益;地面雖廣,但你們覺得無地自容,終於敗北。後來,真主把寧靜降於其使者和信士們,並降下你們所未見的軍隊,祂懲治了不信道者,那是不信道者的報酬。後來,祂准許祂所意欲者悔過自新。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9︰25-27)
儒釋道教理[22]
仁慈道德心[23] 三教皆平等 一切歸命禮[24]
[22] 儒是指儒家思想,始於春秋戰國時代,即大約公元前770至476年,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其思想的祖師,後來的孟子(公元前372-289年)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這是先秦的儒家思想,也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釋是指佛教,佛教傳入中國始於漢朝,佛像傳入中國是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戰爭中得到的。此後佛教在中國茁壯成長,成為帝王以及民間所尊崇的宗教。道是指道家思想,始於老子的《道德經》。老子的著作《道德經》所揭示的奧秘,把宇宙的起源、道的奧妙、得道的法門,以及一個得道者的應有表現一一以精簡而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
雖然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下,自漢朝開始,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國人精神文明的三大支柱,道教的發展也曾達到濟世度人的作用,但中國道教的發展至明朝開始衰落,真正修道的人漸少且式微,普遍只流行各式各樣民間拜祭鬼神的習俗。道家與儒家的學說成為學術知識,大眾不認識。佛教一直致力弘揚佛學,故佛教信仰比道教的內涵更為大眾所認識。中國的佛教和道教在民間習俗的影響下,儒釋道三教早已互助滲透,且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此三教是導人向善的正教,在教理上均屬平等。
[23] 此《聖源覺真經》指出,此三教真正的重點就是「仁慈道德心」,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公元571-632年)曾說︰「人們身體內有一塊肉,若它好,整個人都好,若它不好,整個人都不好,這塊肉就是人的心。」此心為何如此重要?我們的心所需要的就是仁慈與道德,仁慈是眾生所需,卻容易忘記,道德是正確的行為守則,三教都有教導。
[24] 一切皈命禮的意思是指︰雖然三教都是平等,但不是所有人都要全部接受、認識並實踐此儒釋道三教,而是有些人會接受儒家思想,有些人會信仰佛教,有些人會接受道家思想和道教。每個人因應自己的性向和命運接受並實踐不同的宗教信仰。這是每個人生下來命運的安排,即每個人按其生存條件與際遇去實踐該禮法,而不用勉強自己與他人。後部分的經文不斷提到世界上不同的宗教都可以歸向正道,所不同者是人的內心而已。
九重天外聖 地中五嶽神[25] 一切聽號令 萬方土地尊
[25] 嶽,粵音岳(ngok1),指高大的山。五嶽指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分別是東嶽山東的泰山、西嶽陝西的華山、中嶽河南的嵩山、北嶽山西的恆山、南嶽湖南的衡山。在上空中至眾天界有天神各司其職,在地上也有眾神各司其職,例如山神、河神等等。這方面的信仰,不是中國獨有,印度傳統的信仰也有,強調一神觀念的伊斯蘭信仰也是在一神之下統領諸神明,諸神同樣除了在天上外,也包括在地上的山神,河神等,所有諸神明和人類一樣都是一神的創造,聽命於一神的號令,這點和這裡《聖源覺真經》多次反覆描述玉皇公統領諸天地神明一致。在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中,有關於一神讓山神聽從先知穆罕默德的吩咐︰
公元619年,穆罕默德與一些穆斯林到他母親的家鄉,路途崎嶇的塔伊夫傳揚伊斯蘭信仰,受到塔伊夫居民粗暴地對待,還用石塊擲向穆罕默德,直到他的兩腳出血,眾天使在空中痛哭。穆罕默德滿腔失望地抄原路返回,途中遇到天使長吉卜利勒和管理眾山的天使。天使長吉卜利勒對他說:「一神(Allah)讓掌管眾山的天使來聽你差遣。」那位天使說:「穆罕默德呀!只要你願意,我把環繞麥加的兩座艾亥篩卜山搬來,把他們全都壓在下面。」穆罕默德說:「我只願一神(Allah)能讓他們產生崇拜獨一的主,不以物配主的後代。」結果那些曾對穆罕默德狠狠地施襲的塔伊夫居民,其後代真的歸信伊斯蘭教,這是出於穆罕默德慈悲的願望。穆罕默德曾說:「我不是為詛咒而來,我是為慈悲而來。」
聖源覺真經 日月星同存 經文動天日 正氣萬古流
萬教經中寶[26] 無極最上經 能超凡入聖
可超度亡人[27]
[26] 《聖源覺真經》可用世界上東西方不同宗教信仰解說而不會有衝突和矛盾,此經也多次申述與萬教和合一致,因為慈悲與道德放諸四海而皆同。這就是真理,往後經文對此有更細緻的描述,這也是此經其中一個可貴之處,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都能受惠於誦讀此經,此開闊的觀點在諸宗教信仰的經典中屬罕見。
[27] 人們每次誦讀經典不只是給在場的人聽,而是在空間中有很多人們肉眼看不見的天神、各種精靈和死去的亡靈會聽到,他們漂流在空間中,看到人間的生活。在《古蘭經》中,一神警惕世人要小心肉眼看不見的精靈的毒害與教唆,要時刻記念一神,請求一神的援助與指引。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禮拜的地方誦讀《古蘭經》經文時,當時麥加的貴族古萊氏人拒絕接受,但在空間中肉眼看不見的精靈卻在偷聽,並且把聽下來的經文傳給精靈族群,一些精靈才知道一神的存在,接受伊斯蘭信仰,歸信一神。
玉皇威靈顯 仁義道德心 仁義昭日月[28] 道德天同存
[28] 「昭」即顯揚、洗刷的意思。玉皇公的仁義道德心就是日與月的光源。
解化千萬劫 超度萬眾生 一切救世心 普救眾生存
上中下聖文 萬教經中源 神聖佛仙道 傳教第一遍[29]
[29] 此經之前已說是「萬教經中寶」,此段更說除了「寶」,也是「源」;源即源頭也,其源頭就是「道」。道的顯現就是「一」,無論是什麼宗教信仰,把這源頭看作是神,看作是聖,看作是佛,看作是仙,看作是無形相的道(即道德義理),其宗旨只是傳遞「一」的思想。《道德經》中常常以「一」表示道的名稱,道是萬事萬物的本源,道最初生下一︰「道生一」(第42章),更說「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第22章)︰即聖人以守道為天下的法則。道只有一,沒有二,萬事萬物的源頭也是只有一,沒有多於一。在《古蘭經》中,一神說祂是唯一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
「真主(一神Allah)說︰『你們不要崇拜兩個主宰,應受崇拜的只有一個主宰……。』」(16︰51)
「除真主(一神Allah)外,假若天地間還有其他應受崇拜的主宰,那麼,天地必定毀滅了。讚頌真主(一神Allah)──寶座的主──是超乎他們所妄言的。」(21︰23)
此寶座的主,就是此經所指的玉皇公,人人稱天公。
「以列班者發誓,以驅策者發誓,以誦讀教誨者發誓,你們所應當崇拜者,確是獨一的,祂是天地萬物之主,是一切東方的主。」(37︰1-5)
真心誦皇經 福神到家庭 早晚焚香念[30] 出入有貴人
[30] 燒香可以淨化空氣,有助環境變得清靜,使精神專注,所以自古以來不同地域文化都有燒香拜神的習俗。
上段聖源覺 常念化災星 人生求福祿
多誦定高陞[31]
[31] 印度信仰(數論派哲學Sankhya)認為每個人生下來都有三重苦難,這三重的說法有幾種,其中一種說法是︰第一是自己所作的行為令自己痛苦;第二是四周環境,人與事物所帶來的痛苦;第三是肉眼看不見的眾神明與大小不同的精靈所帶來的痛苦,有所謂我們所指的吉星與災星。此三重苦難,據經文多處所提,真心誦讀此經,都可以一一化解︰個人可以修心養性,不為自己帶來痛苦;出入多遇貴人,而不是小人;命中註定受天體運行的災星帶來的厄運也可以因為聽命於玉皇公的意旨而消減。所以人們求衣食富足,家宅平安和諧,多誦讀此經,必得到天公保護。
〈 誦畢行三拱手禮或合掌致敬,也可隨願行跪叩之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