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道德經》第十四章

《眾妙之門──〈道德經〉雙語解讀》   林楚菊著述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1),

聽之不聞名曰希(2),

搏之不得名曰微(3)。

此三者不可致詰(4),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5),其下不昧(6),

繩繩不可名(7),復歸於無物(8)。

是謂無狀之狀(9),無象之象(10),是謂惚恍(11)。

迎之不見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12),御今之有(13)。

能知古始(14),是謂道紀(15)。




註釋

(1) 夷,即無色。
(2) 希,即無聲。
(3) 搏,即擊、抓取;微,即無形。
(4) 致詰,即追究、推問。詰,粵音揭(kit3)或傑(git6)。
(5) 皦,粵音繳(giu2),即光明、潔白明亮。
(6) 昧,即昏暗。
(7) 繩繩,即無涯無際之貌。
(8) 復歸,即還原。此句言道千變萬化,而終歸於無。
(9) 狀,即形狀;
(10) 象,即形象。
(11) 惚恍,即若有若無,不可以辨認。
(12) 執,即把握;古之道,古來就存在的道。
(13) 御,即控制、主宰;有,即萬有,指一切事物。
(14) 古始,即道的端始、宇宙的原始。
(15) 道紀,即道的綱紀、道的規律。



白話語譯

        看它而看不見叫做無色,聽它而聽不到叫做無聲,觸摸它而摸不著叫做無形。此三者無從推問,混然為一。此混然一體,在上面看它並不光亮,在下面看它也不陰暗。它無涯無際,不可名狀,千變萬化終歸還原於無形無象。這就叫做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形象的形象;這就叫做惚恍,若有若無,不可辨認。迎面見它,看不見它的前頭;跟隨它,看不見它的後面。把握著這自古就有的道,以駕御現在的一切事物。能知道宇宙的原始,道的端始,這就是道的綱紀,道的規律。




Chapter 14


What cannot be seen is called colourless.

What cannot be heard is called soundless.

What cannot be grasped is called formless.

About these three cannot be asked questions.

They are combined as One.

Its upper part is not bright.

Its lower part is not dim.

Boundlessly, endlessly, it cannot be named.

Ever changing, it returns back into nothing.

Thus, it is called the form of the formless, 
the image of the imageless.

It is called faintly and seemingly.

Going ahead, you cannot see its head.

Following behind, you cannot see its back.

Hold fast to the Truth of antiquity for keeping in control of everything today.

Know the beginning of the Universe as the Law of Truth.





賞析與點評


        此章《道德經》描述道體,之前的章句常常把道比喻為一個大虛空,無邊無際,無處不在,此章更集中形容這個大虛空是怎樣的大虛空:它無色、無聲、無形,故用眼看不見,用耳聽不到,用手摸不著;但它又不是子虛烏有,它是確確實實地存在,只是恍兮惚兮,似有似無,又不是光亮,又不是昏暗,在前面看沒有頭,在後面看沒有尾,它的形狀就是沒有形狀!

        這樣的道體是怎樣的道體?答案十分清楚:這個道只能夠用心靈去感應,而不能夠用身體感觀去接觸、認識和理解,因為道不是有形相的物質。所有物質都是有限,道卻是無限,這道就是每個宗教所指向最高的主宰。伊斯蘭教指出:「萬物非主,唯有安拉。」安拉就是阿拉伯語Allah,意指獨一的神。伊斯蘭教指出萬物都是安拉的受造物,沒有一個是安拉,而且萬物也沒有一個像安拉,受造物是物質層面,安拉超越且駕御一切物質。《道德經》的道,就是伊斯蘭教的安拉,道孕育、滋養萬物,道藏於萬物之中及之外,道無處不在,但萬物沒有一樣是道,道無邊無際,沒有形狀,道就是無限。


        那麼如何用心靈去感應這確確實實存在的道?感應這道,就如感應每個宗教所指向的神──天地的主──就是要用純潔與誠實的心去感應。純潔就是沒有一切物欲、私欲與妄念,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宗教的修道者都會有出家的做法。出家就是脫離世間人、事、物的一切牽掛,使人容易有純淨與誠實的心去向道。在家的信眾如果能夠把自己的內心像出家人一般,再沒有欲望的牽掛與貪愛,這樣也可以以清靜的心去感應道的實在。雖然道是無影無形,但卻能實在在地感知。

    能夠感應道的人就是聖人,他們能夠「執古之道,御今之有。」聖人能夠把握著這自古就有的道,以駕御現在的一切事物。故聖人的一切生活言行都不會偏離道,他們知道宇宙的開始,也知道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一切都在於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