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漫談世界各宗教》第一冊 第二章(5)︰艾賽尼派 ~ 消失的派別

 

艾賽尼派──消失的派別
 

西元313年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開始出現基督教會權威組織,此歷史環境加速了真知派的衰落,包括退隱修行的艾賽尼派。艾賽尼派是耶穌(爾薩)時代猶太教三大宗派之一,其餘兩個宗派是法利賽(Pharisees)和撒都該(Sadducess)。法利賽的名字是「分別出來、分離」的意思,法利賽宗派的人聲稱以斯拉(Ezra)是第一個法利賽人,有關以斯拉的事蹟,可參看《舊約聖經》〈以斯拉記〉。法利賽屬猶太教的保守派,今日的猶太教均源於此派。撒都該是一個深受希臘、羅馬文化影響的猶太教派,他們屬新主義的教派,只接受律法書為正典。律法書即摩西五經,稱為《討拉特》(Torah),即《舊約聖經》首五卷書。他們否認先知和古人的遺傳,對摩西五經抱有自由解釋的權利。

 

艾賽尼派是施洗約翰和耶穌(爾薩)所屬的派別,在四福音中,耶穌(爾薩)經常批評法利賽人虛偽,撒都該人曾經試探耶穌(爾薩),希望找機會攻擊耶穌(爾薩),但四福音卻沒有提到艾賽尼派,其中一個原因是耶穌(爾薩)只批評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沒有批評自己的派別,故此沒有提及。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四福音是經過無數次篡改而成,在西元4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正統國教,開始嚴格分辨異端與正統,艾賽尼派被歸類為真知派,真知派對有關耶穌(爾薩)言行教導的記載沒有被接受,或許篡改四福音者刻意把有關耶穌(爾薩)與艾賽尼派的關係全部刪除,也有這個可能,故今日的基督教對艾賽尼派一無所知。「艾賽尼」的名字可能出自亞蘭文「聖潔」而來,屬修行的隱士會社,偏向神秘主義。他們喜歡接近大自然,重視與神屬靈的交通。

 

艾賽尼派的經典,為景教所收藏,景教是在唐朝初年傳入中國的基督教分支。景教是西方基督教中的一支異端,又稱為聶斯脫里派(Nestorianism)。聶斯脫里派因創始人聶斯托里(Nestorius)而得名,他原為西元5世紀(428-431)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他的神學思想,強調基督人性的完整,他堅持耶穌(爾薩)同時具備完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聶斯托里食素,不崇拜偶像,不承認瑪利亞為天主之母,也不承認羅馬教派所謂死後滌罪說。後來在以弗所大公會議上,聶斯托里被裁決為異端,被革除教籍,流放而死。他的廣大支持者,也被迫離開大公教會往東方發展。我們可以想像,所謂異端,只是一時一地想法的差異,以及政治權力的角力鬥爭。當年羅馬教庭的神學思想和種種教條,在今日看來,更像異端。

 

值得一提,景教東傳至波斯,當時波斯人信奉瑣羅亞斯德教,但他們對景教十分包容,在波斯甚至有耶穌(爾薩)傳聖火的故事出現,耶穌(爾薩)的名字與古波斯祆教火神的名字相聯繫,宗教的融和使景教得以繼續東傳至中國。後來在中國元朝蒙古部族的侵略下,景教被迫自東方逃亡至西方,為西方文明帶來所有古代經典和聖像,當中包括艾賽尼派的經典。

 

1937年,法國語言學家愛德蒙波迪奧石基理(Edmond Bordeaux Szekely)將艾賽尼派有關耶穌(爾薩)的福音從亞蘭文翻譯成法語出版,稱為《耶穌基督的平安福音》,此冊受到廣大讀者的支持,後來更被翻譯成17個國家的語言。之後石基理更將艾賽尼派的其他屬靈經典分冊陸續翻譯出版,前後共分4冊出版 [7]。他的翻譯擺脫了考據與學術討論的沉悶,用現代人簡潔流暢的語言翻譯出來,當中沒有任何註釋,而是經他從亞蘭語消化吸收後翻譯出來。人們會發現艾賽尼派那純潔的靈性探索,創作出大量詩歌,這是向內的追求,不是說教的悔改贖罪說。有關艾賽尼派的資料,石基理在他出版書籍的序言中通過當時代羅馬的博物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記載而綜合出以下的描述:

 

「這個隱秘的神聖集體,在西元前23世紀,以及基督時代的第1世紀,在巴勒斯坦的死海,以及埃及的馬雷奧蒂斯湖(Lake Mareotis)生活。在巴勒斯坦和黎巴嫩,這個集體的成員被稱為艾賽尼(Essenes),在埃及被稱為醫治者(Therapeutae)。」

 

「他們秘傳的教導包括生命樹、艾賽尼與天使的溝通,以及七重平安等。外傳的教導包括第一冊耶穌基督的平安福音,以及死海發現的古卷。這個神聖集體的來源沒有人知道,也未能確定其名字的由來。有人相信是源自以諾(參看創世記5:21-24),他是創始人,與天界聯合由他開始。也有人認為是來自以色列,是摩西在西乃山上得到上天的啟示後,揀選了一群人而開始。無論其來源是甚麼,可肯定的是艾賽尼派作為一個集體,存在已久,可能在其他地方有不同的名字。」

 

「其教導可從瑣羅亞斯德教的著作中找到,他們把這些教導化為一種生活方式,已遵行上千年。在婆羅門教的基本教義,《吠陀》和《奧義書》中也可以找到。」

 

「艾賽尼派住近湖邊或河邊,遠離城市,實行集體生活,一切皆平等分享。他們主要從事耕種及園藝,對有關穀物、泥土及天氣有廣博的知識,能在荒脊的土地上,以最少的勞力,種出最多種的蔬菜和水果。他們沒有僕人或奴隸,更被稱為在說話及實踐上,最先指責奴隸制度。他們當中沒有富人或窮人,因為他們認為兩者都是背離律法的教導。他們建立自己的經濟體系,全以律法為基礎。透過對律法的認識,所有人都不用鬥爭,也可以得到所有物質的需要。」

「他們過著簡單而有規律的生活,在日出前起床學習,與大自然交通,用冷水沐浴,然後穿上白衣。在田裡及葡萄園工作以後,他們會在寧靜中用膳,之前之後也會禱告。他們尊重一切有生命的東西,從不吃肉或飲酒。到黃昏,他們便去學習與上天的力量交通。」

 

「他們的生活方式令他們可以活到120歲或更長的日子,人們皆稱他們有神奇的活力和耐力,他們所有的行動都表現了那富創造力的愛。」

 

「要加入神聖集體首先要接受1年的考驗,3年的初步工作,7年以後才被教導秘傳的所有知識。」

 

以上描述提到以諾,他是《舊約聖經》〈創世記〉人類始祖亞當(Adam)族譜中所提到的後人,他活到65歲便與神同行300年,之後被神接到天上,參看《創世記》(5:21-24)

 

「以諾(Enoch)活到65歲,生了瑪土撒拉(Methuselah) 。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300年,並且生兒育女。以諾共活了365歲。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他是在《舊約聖經》中唯一一個未嘗過死亡便離開世界的人,而且也是第一個與神有交通的人。究竟他如何與神交通?如何與神同行300年?整部《聖經》沒有提到,這方面的知識在正統猶太教早已失傳,更不用談論基督教,但艾賽尼派卻保存了此方面的知識。與神同行是靈性修行的精髓,正統猶太教與正統基督教所知不多。

 

〈神對人類最早的

 

在艾賽尼派文獻中,有關神對以諾的啟示,這是神對人類的最早啟示,神要求人們靜下來,傾聽神的聲音。這就如印度教、佛教和道教的禪坐冥想,伊斯蘭教也要求穆斯林記憶真主。這是一切修行的關鍵,就是要靜下來,在永恆的寧靜中體會神與我常在一起的知覺,而不是那種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的祈禱。現今很多基督徒只想到神要聽他們的說話,不想到他們要靜下來,感受與神的同在。在艾賽尼派文獻中,神對人類最早的啟示如下:

 

「我要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當你出生時,我曾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當你第一次看見事物時,我曾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當你第一次說話時,我曾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當你第一次思想時,我曾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當你第一次去愛時,我曾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當你第一次歌唱時,我曾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原野的青草,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樹林裡的樹木,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山嶺與幽谷,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神聖的山脈,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雨水與冰雪,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海洋的波浪,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早晨的露珠,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黃昏的平安,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燦爛的陽光,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明亮的星星,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風暴與雲朵,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雷霆與閃電,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奇妙的彩虹,我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當你獨處時,我將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通過遠古的智慧,我將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在時間終結時,我將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當你看見我的天使時,我將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在永恆之中,我將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

「我將向你說話。靜下來,並知道,我是神。」[8]

 

這是十分優美的詩歌,把人類喚醒,返回人類原初純真的狀態,這正是神與人相交的時候。神透過大自然與人類交通,人類從內心深處靜下來,傾聽神的聲音。這就是最簡單純潔的修行,明心見性,不用任何文字和說話。艾賽尼派的文獻多處反映其著重發自內裡的智慧與洞悉,而不是教條思想或理論。在艾賽尼派的《摩西書》中,神原先給以色列人的十誡不是現在《舊約聖經》中那純粹命令式的十誡,當摩西離開他們,到西乃山聽神的曉諭,他們自製金牛代表摩西,向金牛崇拜,摩西回來看見後因憤怒把原先神給他那刻上十誡的石塊打碎。艾賽尼派的文獻這樣記載:

 

「上主說:『只有光明之子才能遵守那律法的誡命。聽我說:你(指摩西)打碎的兩塊石板,上面的字句再不要用人類的文字記錄下來。你把那兩塊石板歸還大地與火焰,它們會存在於那些能夠遵守律法的人心中,雖然無形無影。對於那些少信的,對創造主犯下罪惡的人,即使你已站在神面前,並在那神聖的土地之上,我還是要給那些人頒下另一些律法。那是一些非常嚴厲的律法,這些律法要管束他們,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光明的國度。』」

「於是摩西把無形的律法隱藏在自己的胸膛之中,令它成為光明之子的印記,然後神交給摩西為族人而寫的律法。摩西回到族群那裡,以沉重的心情向他們說話。」

 

跟著摩西就頒布《舊約聖經》〈出埃及記〉那命令式的十誡。艾賽尼派的經典這樣記載︰

 

「將有一天,人會為對創造主犯下的罪惡而哀傷求恕,永無終結。那破碎的石板上的無形律法隱藏在摩西的胸膛中,直至光明之子在曠野上出現,並且有天使在地上行走之時。」[9]

 

789:本章有關艾賽尼派的資料,出自下列書籍:

l  The Gospel of Peace of Jesus Christ by the Disciple of John (Book 1).  The Aramaic and Old Slavonic Texts compared and edited by Edmond Szekely.  Translated by Edmond Szekely and Purcell Weaver.  The C.W. Daniel Co. Ltd., 1937.

l  The Gospel of the Essenes: the Unknown Books of the Essenes (Book 2) and Lost Scrolls of the Essene Brotherhood (Book 3). The Original Hebrew and Aramaic Text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Edmond Bordeaux Szekely. The C.W. Daniel Co. Ltd., 1974.

l  The Essene Gospel of Peace: the Teaching of the Elect (book 4). The Original Hebrew and Aramaic Text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Edmond Bordeaux Szekely, International Biogenic Society, 1981.

此三部英文版的中譯本為:《艾賽尼派的平安福音》四卷,采菊編譯,明師出版社(1998)

 

〈與古宗信仰〉

 

艾賽尼派的文獻反映他們保存了以色列民族最純潔的知識,他們也渴望救主的降臨,那光明之子就是耶穌(爾薩)。若以伊斯蘭教信仰理解艾賽尼派經典,這光明之子就是指先知穆罕默德,因為他出生在麥加沙漠乾旱之地,40歲開始得到真主的啟示,真主不斷差派天使以人的形相向他降示《古蘭經》及對世人的教導,這真是「天使在地上行走之時」。這又與古波斯祆教的教義吻合,彌賽亞就是光明之子,為人類帶來光明,相對於光明之子就是黑暗之子,為世界和人類帶來黑暗和毀滅,這正正是古波斯祆教所提出的善惡對立二元世界觀。

 

艾賽尼派的經典強調「善思、善言和善行」,這無疑是古波斯祆教的核心教義。在艾賽尼派的感恩詩篇中:「我等對那良善的思想、良善的言辭和良善的行事高聲頌讚。」這完全像是古波斯祆教的詩歌,而且類似的經文多次出現,所以石基理在介紹艾賽尼派時說「其教導可從瑣羅亞斯德教的著作中找到」,他更指出「在婆羅門教的基本教義,《吠陀》及《奧義書》中也可以找到。」

 

婆羅門教是古印度的宗教,從婆羅門教發展出今日的印度教,《吠陀》是婆羅門教的重要經典,主要是對大自然各種元素作為神明的崇拜,例如風神、火神、水神等。《奧義書》即《吠陀》的最後部分,其哲理更加深入,把宇宙種種現象的神明聯繫起來,祂們都不是獨立個體,而是宇宙獨一主宰的不同形相及力量,這等同於艾賽尼派稱所有自然元素為天使,祂們是空氣天使、陽光天使、活水天使和泥土天使等,這些天使都聽命於天父地母。天父地母就是宇宙獨一的主宰,老子《道德經》第1章有言: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這正好是艾賽尼派對天父地母的精要描述,艾賽尼派的眾多天使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1)大自然各種元素的天使,支配大自然及物質世界,屬「有」,由地母所管轄;

(2)屬精神內涵的天使,例如喜樂天使、平安天使、智慧天使、愛心天使、力量天使和無名天使,屬「無」,由天父所管轄。

 

天父地母的概念即《道德經》「有」與「無」的關係,也是印度哲理對宇宙獨一主宰的觀念,天父即原人(Purusha),以陽性表達其原理,掌管精神世界;地母即摩耶幻相(Maya),或原初物質(Prakriti),掌管物質世界,以陰性原理表達。宇宙獨一主宰有一陰一陽的屬性,即道教的太極圖,這不但與印度及中國古文明的宇宙觀相吻合,甚至猶太教中創造天地的獨一主宰也同樣有一陰一陽的屬性,這是早期基督教會教父們所知道的事實。

 

「以羅欣」(Elohim)就是《舊約聖經》〈創世紀〉中創造天地的主宰的名稱,而「以羅欣」是一個眾數名詞,包括了一陽一陰。在未被列入《聖經》以內的經典──《十二聖徒福音》(64:6-7)中記載:

 

「實實在在的,以羅欣(Elohim)創造了人──男子與女子──在這神聖的肖像之中,以及所有自然事物在天主的影像中。所以天主是兼具陽性與陰性,不分的二元合一,是不可分而永恆;經由祂,在祂之內是所有可見與不可見的萬事萬物。」[10]

 

10婁世鐘 《耶穌靈道論語──多瑪斯福音》譯自科普特文及希臘文,文史哲出版社(2005)

 

以上經典的描述,無疑就是指道教一陽一陰的太極圖。在艾賽尼派的經典中,耶穌(爾薩)教導世人祈禱,不單向天父祈禱,也向地母祈禱。在石基理於1937年出版的《耶穌基督的平安福音》中,耶穌(爾薩)的話語是這樣:

 

「每天向天父與地母祈禱,使你們的靈魂像天父的聖靈一樣完美,你們的身體像地母的身體一樣完美。若你們明白、感到及行出那些誡命,你們向天父與地母的一切祈禱都要給你們成就。」

 

「照著這樣,向天父祈求: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求祢今天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並救我們脫離邪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屬祢的,直到永遠,阿們。」

 

「照著這樣,向地母祈求:我們在地上的母,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我們身上,如同行在祢身上。求祢差派祢的天使到我們這裡來,求祢寬恕我們的罪惡,教我們彌補我們所有對抗祢的罪惡,不要讓我們生病,救我們脫離一切邪惡,因為大地、身體與健康,全屬祢的,阿們。」

 

從耶穌(爾薩)教導的禱文可看到天父掌管天上的國度和世人命運的吉凶,地母掌管大地和世人身體的健康與衰敗,兩者息息相關。神的形象是一陽一陰這個觀念清晰可見,耶穌(爾薩)提出「天父地母」的觀念,與印度、中國的古文明信仰相吻合,也與猶太教的一神觀念相吻合,可惜今日大眾化的基督教信仰並不知道這事實。

 

我們可看到艾賽尼派聖神集體與今日的基督教相距十分大,艾賽尼派的消失是基督教長期以來採取封閉和唯我獨尊的態度所致,這在歐洲中古時期達到頂峰,也是基督教最黑暗的時代。基督教經過歐洲中古時期的洗禮以後,任何多元化的信仰均被徹底否定,基督教的信仰變得簡單化、絕對化和幼稚化,這完全不是耶穌(爾薩)的教導,耶穌(爾薩)的教導本應與東西方古文明信仰相吻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