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
公元14世紀,一位到印度旅行的歐洲人曾記述印度帕爾西人(即古波斯遺民)的葬俗︰
「他們不掩埋自己的死屍,也不焚燒死屍,而是把死屍扔到一種無頂蓋的塔中間,完全暴露給蒼鷹。」[註7]
註7︰見《西域聖火──神秘的古波斯祆教》,滕磊編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北京。
帕爾西人的「無頂蓋的塔」正是古波斯祆教聖典《阿維斯塔》中所謂的達克瑪,意思是「安息塔」、「寂寞塔」。按照經典規定,達克瑪應建在山丘之頂或高地之上,要遠離民居。塔用堅固的石頭築成,塔內為圓形平台,牆壁矗立。
平台分為三圈,每圈淺隔成一格格的停屍位置。劃為三圈,應馬茲達教善行、善言、善思的三大訓示。外圈用以停放男屍,中圈停放女屍,內圈停放童屍。各圈和各停屍位之間都留有人行道,以供抬屍者行動。平台中央為一深井,井壁及底部鋪以石板。井內壁有很多孔洞,通過孔洞,雨水流到塔底地下四條排水溝裡,排水溝末端放置木炭和沙石過濾。這四條排水溝又通過四個地下井,地下井底部鋪有厚厚一層沙。
按照《阿維斯塔》教義,把人的屍體放到遠處無人煙的地方,待動物吃盡人肉後,剩餘的骸骨再用容器收殮,稱為納骨器,然後才埋葬在墳墓裡。屍骨的擺放並非雜亂無章,首先放手、足等較長的骨頭,其次是骨盆、肩胛骨等較大的骨頭,再後是肋骨、小的骨頭,最後放頭蓋骨。這種天葬方式,曾影響周邊民族仿傚,甚至在西藏也有天葬的痕跡。
隨著馬茲達教的衰落,天葬漸漸式微。在印度的帕爾西人雖然仍然信奉馬茲達教,奉行天葬儀式,但印度自上世紀以來生態環境惡化,蒼鷹和野生動物數目銳減,停放的屍體無動物吃食,造成嚴重污染和惡臭。現今流落世界各方的古波斯遺民只好以科技用人造射光把屍體封乾,然後埋葬。
人死後一般以土葬為主,古波斯祆教的天葬儀式屬為罕見。以棺木土葬的弊端是很多時人不是真死,而是假死,身體在休克狀態被誤以為死亡,迅速土葬,後果不堪。在歐洲,很多古代的棺材被重新發掘,發現內裡的棺木有被手抓的痕跡。在阿拉伯半島也以土葬為主,先知穆罕默德說在墳墓裡的亡靈,有很多生前作惡或只是犯了不潔淨的小錯,在墳墓裡受盡折磨而哭泣,別人聽不到,也不知道。先知穆罕默德每每走過卻清楚知道,所以他會為亡靈做些補救,以減輕他們的痛苦。先知穆罕默德曾說過,如果人們知道他所知道的事情,沒有人會實行土葬。那麼土葬一定有弊端,尤其對生前作惡的人。在印度,自古以來以火葬處理屍體,就是要亡靈不要懷念自己的身體,身體已燒成灰燼,亡靈必須要上路。現代社會,土葬和火葬仍然是大眾主流,天葬有其好處,但已被環境惡化所淘汰,古波斯遺民只能以科技補救,勉強實行天葬的信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