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迷思
〈耶穌──名字由來〉
從歷史的發展,基督教沿自猶太教,基督教發源於西元1世紀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地區的猶太人社會。基督教始於耶穌,據說他大約30歲時在巴勒斯坦地區宣講福音。耶穌名字的英語翻譯是Jesus,來自希臘文lesous,拉丁文為lesus,意思是「贖罪者」(Redeemer)。中文翻譯成「耶穌」是近似希伯來文Yeshua (約書亞),意思是「耶威是主」。「耶威」(Yahweh)是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神的其中一個名字,約書亞這名字在希伯來人社會中十分常用,在歷史文獻中耶穌出生的名字就是約書亞(Yeshua),與耶穌(即約書亞)同名之人非常之多。Jesus是後期基督教十字架信仰下所按上的名字,耶穌本人並沒有這名字;而基督(Christ)是翻譯自希臘文,意思是救世主「默西亞」或「彌賽亞」(Messiah)。耶穌的真正稱呼應是《古蘭經》的「爾薩」(Isa),這是在先知穆罕默德時代(即公元7世紀)人們所認知的名字。近代考古學家發現,約公元2世紀在約旦和叙利亞的山洞內,即未建立羅馬天主教以前,當時耶穌的追隨者在山洞內刻上禱詞,其名字發音接近「爾薩」(Isa),而不是耶穌(Yeshua),更不是Jesus。「爾薩」這名字現今除了穆斯林外,鮮為人知,故本冊只好以耶穌(爾薩)稱呼之。
耶穌(爾薩)所宣講的福音,不是今日基督教那套僵硬化的教義,而是靈性智慧,開導人的心靈,追求上帝的國度,追求內在心靈的富足,而不是物質世界的富足。耶穌(爾薩)不但具有當時代以色列人難以達到的靈性水平,而且更有超乎常人的神力,行了眾多神蹟奇事,以超能力醫治民眾,驅趕附在人體之內的邪魔,並且廣納信眾,跟隨他的人愈來愈多。與此同時,仇視他的人也愈來愈忍受不了,他們都是當時的猶太教權威。據《新約聖經》記載,他們最後設法把耶穌(爾薩)處決,說服羅馬官員把耶穌(爾薩)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爾薩)的罪狀就是:「猶太人的君王」。當時羅馬長官彼拉多就是把這罪狀掛在耶穌(爾薩)所釘在的十字架上,真是諷刺。耶穌(爾薩)並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他由此至終只談論靈性,而不是政治。處死他,可見當時人們極不理智,且喪盡天良。
〈誰釘在十字架上?〉
真主絕對不會傷害祂所差派來的使者,也沒有需要殘害耶穌(爾薩)以完成救贖的使命。真主要寬恕世人,就寬恕世人,不用他人代替刑罰。根據《古蘭經》記載,真主已把耶穌(爾薩)救出,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是另外一個人,而不是耶穌(爾薩),這事情的真相,沒有人知道,一切只憑猜想:
「又因為他們說:『我們確已殺死麥爾彥之子麥西哈‧爾薩 (即瑪利亞之子耶穌),真主的使者。』他們沒有殺死他,也沒有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們不明白這件事的真相。為爾薩而爭論的人,對於他的被殺害,確是在疑惑之中。
他們對於這件事,毫無認識,只不過根據猜想罷了。他們確實地沒有殺死他。」 (4:157)
筆者發現《古蘭經》中譯本把意思帶有遮掩而翻譯得比較含糊,而給外地穆斯林看的英語翻譯(Saheeh
International)就沒有隱瞞地清楚翻譯出來:
“And (for) their
saying, “Indeed, we have killed the Messiah, Jesus the son of Mary, the
messenger of Allah.” And they did not kill him, nor did they crucify him;
but (another) was made to resemble him to them. And indeed, those who
differ over it are in doubt about it. They have no knowledge of it except the
following of assumption. And they did not kill him, for certain.”(4:157)
早在公元1
世紀興起的真知派(Gnostics)已有流傳釘死在十字架上者是替身,這是羅馬士兵所找來的替身;伊斯蘭信仰傳統主流也認為耶穌(爾薩)並沒有釘在十字架上,所釘死者是出賣耶穌(爾薩)者猶大。不過,伊斯蘭教從來沒有高調指出基督教這核心信仰的錯誤,所以也是鮮為人知,也沒有多少人感到需要瞭解真相。在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訓集》(Hadith)中,指出這世界有兩個耶穌,真正的耶穌(爾薩)沒有人認識,所廣傳認識者都是虛假的耶穌,其名字Jesus本身就是虛假。約書亞(Yeshua),簡稱耶穌(Yeshu),這顯示耶穌(爾薩)只敬拜一神(Allah),是穆斯林信仰。
〈違背真理贖罪說〉
耶穌(爾薩)主張「非暴力」,這是猶太教從來沒有的思想,當時的猶太人以及外邦人根本無法想像。然而耶穌(爾薩)言行一致的「非暴力」主張,卻是印度自古以來所重視的價值,印度梵語稱為Ahimsa,意思是指在思想、言語和行為上不傷害任何生命,並且以無限的愛覆蓋整個宇宙。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 1869-1948)便是以「非暴力」的原則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並且取得成功,這是古往今來唯一的例子。甘地曾在他的著作中寫道:
「我相信我所宣揚的訊息是普遍的,我感到我可經由我對祖國印度的服務奉獻而盡善盡美地完成我的理想目標。若我能在印度成功達到,則我便可完成我欲向世界傳遞的訊息。」[註2]
註2︰《印度教導論》摩訶提瓦著,林煌洲譯,東土圖書公司,台北,2002年。
印度自古以來即具有「非暴力」傳統,反觀基督教國家,沒有一個重視非暴力的價值,以帝國主義侵略全球,把耶穌(爾薩)的非暴力主張扭曲成為贖罪說,竟然把殺害耶穌(爾薩)的責任推到真主身上,認為這是因為耶穌(爾薩)要替人類贖罪,真主要釘死耶穌(爾薩),代替釘死犯罪的人。贖罪說本身就是一種不仁不義、不倫不類的想法,筆者實在驚訝此怪異、卑鄙的想法竟然可以堅持至耶穌(爾薩)離世後兩千多年的今日,實在無法苟同。試想像一個無辜的人要替人頂罪,無論罪惡有多大或多小,無論此人是否願意,都是一件不合乎道義的事情。孔子在《論語》中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是人類社會的黃金定律,假若一個殺人放火的人,後來悔改,但不想接受懲罰,就去尋找世上最有仁德的人,熱切地懇求他代他接受懲罰,好讓自己能夠逍遙法外,那個有仁德的人為了成全那個罪犯,就替他頂罪,甘願犧牲自己。若世上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自私自利之徒可能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但卻非君子所為,實在天理不容。在《古蘭經》中,真主已徹底否定贖罪說,且多次聲明︰
「你說︰『真主是萬能的主,我能捨祂而另求一個主宰嗎?』各人犯罪,自己負責。一個負罪的人,不負別人的罪。然後,你們將來要歸於你們的主,而衪將把你們所爭論的是非告訴你們。」(6︰164)
贖罪說是羅馬教會自定的信仰,把耶穌(爾薩)的降世意義矮化為替人類贖罪,成為祭壇上的畜牲,如此便不用把耶穌(爾薩)的言行教導放在第一位。任何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大可以放心信奉基督教,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罪行由別人替自己承擔。這好像是惡邪的人想出來的教義,是東方文明智慧沒有可能產生的思想。人的一切行為應該受其因果業力所報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犯了過失,便要承擔後果,無論他是否願意,也不由得他去選擇,否則這世界便無法無天。
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均相信在復活日,即世界末日,所有人都要復活,接受真主對所有人的審判,真主會按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任何人即使能逃過世間的裁決,也逃不了真主的裁決,因為真主能知天地幽玄,能知道每個人心裡的一切,沒有人可以逃過祂的公義。這是《古蘭經》所說的話,真主從來沒有說過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他們的罪便得到赦免。在《古蘭經》中多次否定贖罪的概念,強調「洗滌身心者」、「信道而且行善者」,他們在復活日,必得到樂園的福樂。一個真的是心裡善良的人,他若犯罪也希望自己獨力承擔,而不是嫁禍別人,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君子,基督教的贖罪說就把所有人看成非君子所欲為者。
生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找別人頂罪替死。十字架贖罪說是謊話,相信謊話就是拒絕明白真理,這等同《古蘭經》中阿拉伯文所稱魔鬼為「易卜劣廝」(Iblees),意即「遠離真理者」。十字架代表苦難,也代表刑具,為何基督教會把刑具當作救主般崇拜?先知穆罕默德指出十字架是邪惡的標誌,穆斯林清楚明白十字架是謊話及邪惡的象徵。
耶穌(爾薩)的言行教導,就是非暴力,與印度教的思想更接近,但基督教的教會歷史卻充滿血腥與殘暴,起初是羅馬人用血腥暴力迫害教會,後來羅馬天主教成立以後,則是教會用血腥暴力迫害人們。一個有理智的人很難想像基督教是由耶穌(爾薩)所創立,耶穌(爾薩)不會傷害別人。但自公元4世紀,基督教會成為羅馬國教以後,這個教會漸漸充滿殘暴,殘害他們認為的異端、叛教徒和異教徒。耶穌(爾薩)是一個神秘人物,他沒有為自己創立任何宗教,也沒有可能創立,因為耶穌(爾薩)所宣揚的教導只有短短三年,他被迫害,跟隨他的人也同樣受迫害,而且維持了數百年之久。在這數百年裡,耶穌(爾薩)真正原初的教導還剩下多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