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

《漫談世界各宗教》第三章(2)︰先知穆罕默德

先知穆罕默德

 

美國歷史學家麥克哈特(Michael H. Hart)在他所著《影響歷史的一百位名人排行榜》(“The 100: A Ranking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中,穆罕默德高居首位,他說:

「我選擇穆罕默德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可能會使一些讀者感到驚奇,或發出疑問,但他確實是歷史上在宗教和世俗兩方面都得到了卓越成就的唯一人物。」

 

怎樣才是偉大的領袖?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尤里斯‧馬塞曼作以下答覆:

 

「一位偉大領袖必須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第一,為被領導者謀求福利;第二,建立能令人有安全感的社會組織;第三,提出一套使人真誠信仰的思想體系。綜觀人類全部歷史,能完全起到以上三種作用的偉大領袖,只有穆罕默德一人,他或許是一切時代最偉大的領袖。」

 

我們所認識及推崇的偉大人物,例如佛陀、爾薩(耶穌)、老子和孔子等等都未能符合以上三個條件。休慈斯在《伊斯蘭辭典》中寫道:

 

「穆罕默德是歷史中絕無僅有的三重創立者,他創立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和一個宗教。他自己是個文盲,既不能讀書,也不會寫字。但他卻帶來了一部經典,既是詩篇,又是經典,也是祈禱書,直到今天,還被五分之一的人口所崇敬*,視為妙文、智慧和真理的奇蹟。穆罕默德說:這是永恆的奇蹟。它的確是一種奇蹟。」

 

*入廿一世紀,穆斯林佔全球人口接近四分一。

 

對穆罕默德的種種高度評價,還有很多,不勝枚舉。他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穆斯林,而是客觀中立的學者。穆罕默德對阿拉伯民族的巨大貢獻是無可否定的事實。穆罕默德身處的時代,阿拉伯民族是一盤散沙的部落社會,各部落間經常為爭奪水源、牲畜、牧場而搶劫、掠奪,甚至為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可以引發戰事,加上社會風氣敗壞,自相殘殺、互相掠奪、欺淩婦女、活埋女嬰等傷風敗俗的惡行經常出現。當時阿拉伯各部族信仰十分混亂,自然物崇拜、星宿崇拜、精靈崇拜、祖先崇拜、偶像崇拜、多神崇拜等等形形色色,應有盡有。在社會文化上,阿拉伯民族只崇尚戰爭與愛情,當時的文學作品也只有這兩大題材。能令阿拉伯民族團結起來,不再互相殘殺掠奪,不再只推崇戰爭與愛情,而是尊崇宇宙獨一的主宰,視《古蘭經》為最神聖的經典,在文化上創作了大量頌讚真主的詩歌、音樂、舞蹈與文學作品,把敬拜獨一的主宰化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科學上有眾多成就和貢獻,此人正是穆罕默德。誰使穆罕默德能成就此偉大工作?答案就只有真主「安拉」(Allah)

「安拉」(Allah)是阿拉伯文,即唯一的神,或稱真主。這就好像瑣羅亞斯德教以波斯文稱至善的主宰為「阿胡拉馬茲達」(Ahura Mazda),就好像猶太人以希伯來文的各種名字稱呼真主為「雅威」(Yahweh)、以羅欣Elohim)、以利沙代(El Shaddai)和亞杜乃(Adonai)等等。所不同者是Allah 並不是一個名稱,而是專有名詞(Proper noun),老子說︰「道隱無名。」(《道德經》第41)獨一的神最終也是沒有名字,Allah只是一神的意思。

 

穆罕默德(公元後570-632),出生在麥加古萊氏(Quraysh)部落的貴族家庭哈希姆家族。古萊氏部落是麥加最有勢力的部落,善於經商,負責守護克爾白(Kabah)的多神教廟宇。克爾白相傳是由人類始祖阿丹(即亞當)用石塊建造,以崇拜獨一的真主,後來卻成為多神教廟宇。穆罕默德雖然是貴族出身,可惜家道中落,雙親只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在穆罕默德誕生前,父親阿卜杜拉(Abdullah)去世,沒有留下多少遺產。6歲時,他的母親阿米娜(Amina)也去世,此後他便由祖父撫養。8歲時,祖父也告別人間。接著,他便由兒女較多、家境貧寒的伯父撫養。

 

穆罕默德自小孤苦伶仃,從來沒有上過學。當他剛能幹活時,就與乳母哈利麥的孩子一起牧羊。12歲便與伯父一起隨商隊去敘利亞經商,歸途中曾遇見過基督教一名隱士,應該屬艾賽尼派。這位隱士在他雙肩間發現有先知印記,便囑咐伯父要防範猶太人加害於他。穆罕默德雖然目不識丁,但為人善良、誠實,胸襟非同一般,因此博得「艾敏」(al-Amin)的美譽,「艾敏」即值得信賴的人。很多人有糾紛就會找穆罕默德做公正,為他們評理,主持公道。很多古萊氏人和猶太人會把貴重物品給他保管。穆罕默德曾說過,偽君子的表現有三種:

 

「說話便撒謊,結約便失信,受人所托便隱瞞不交。」

 

我想很多人也領教過此三種行為,難得的是穆罕默德如此精闢地道出來。當時阿拉伯各部落的主流信仰是多神教的偶像崇拜,當時只有極少數人屬一神信仰的哈尼夫派,他們信奉獨一真主,反對偶像崇拜,專注隱居修煉,過著簡樸的生活。穆罕默德的信仰在當時屬極少數,他厭惡偶像崇拜,從未參加過偶像崇拜者舉行的膜拜禮儀,不吃為祭祀偶像而宰殺的牲畜肉,也不飲酒。

 

25歲時,穆罕默德受僱於當地富孀赫蒂徹(Khadijah),為她打理商務,前往敍利亞一帶經商,他被公認為誠實和能幹的商人。這位富裕的中年寡婦深深愛慕穆罕默德,主動派女僕向穆罕默德探聽、求婚,經穆罕默德同意而結為伉儷。結婚後,穆罕默德困苦的生活得到改善,赫蒂徹為他生兒育女,夫妻恩愛有加。赫蒂徹為穆罕默德生了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可惜兩名兒子均在一、二歲時夭折。

 

 

穆罕默德沒有沉迷於富裕的生活,也沒有因為兒子的早逝而痛苦不堪。他沒有像當時許多麥加人那樣,賭博飲酒,沉湎於物慾享受。相反,他經常離開喧鬧的城市,離開溫暖的家庭,前往麥加北郊12公里的希拉山洞,按照祖先易卜拉欣(即亞伯拉罕)的教規獨自祈禱,思考問題,感悟人生,探求真理。有時十天至半月,有時長達一個月之久。靜修禱告時,他身帶乾糧。結束後,他又回到赫蒂徹身邊,為下一次到山洞靜修禱告作準備。就這樣,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中隱居祈禱,直至得到真主安拉的啟示。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穆罕默德不是一個普通的文盲,文盲是由於生活困窘所致。童年時,是他主動要求放牧,放棄上學,以幫補伯父家境貧寒的生計,但他的能力、品德與追求接近真主的心遠超越同時代許多人。

 

在《舊約聖經》〈創世記〉中,亞伯拉罕(易卜拉欣)有兩名兒子,大兒子以實瑪利(易司馬儀),是妻妾埃及女子夏甲所生。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據伊斯蘭教學者考證,穆罕默德就是以實瑪利家族的後代。另一個兒子是以撒(易司哈格),是正室撒萊所生,以撒是以色列人的祖先,故此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擁有共同的祖先。在《舊約聖經》中,以色列人對自己本族的推崇,以及對自己親屬宗族的歧視及妖魔化,這肯定是以色列民族的一廂情願,並非真主的意願,否則不可能有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出現。

 

〈真

 

當穆罕默德40歲時,真主向他啟示的跡象開始出現。起初他在夢中看見真主有如晨光一樣明亮的曙光,指引他勇往直前,走向真理。穆罕默德如常到希拉山洞獨自靜坐冥想,祈禱真主,直至有一天,在羅曼丹月(Ramadan即後來伊斯蘭教曆9月齋戒月)的一個晚上,穆罕默德閉目瞑想,昏然沉睡時,突然聽到有聲音說:「穆罕默德,我是天使長吉卜利勒,奉主命告諭你,你是安拉派遣給人類的使者!」突然面前出現一個身影,天使長吉卜利勒接著說:「你讀!」穆罕默德回答說:「我不會讀。」穆罕默德從來沒有進過學校,目不識丁,怎會讀呢!於是天使長吉卜利勒緊緊抱住穆罕默德,然後放開他,對他說:「你讀。」穆罕默德仍然回答:「我不會讀。」天使長吉卜利勒再次緊抱他,然後鬆開手說:「你讀。」穆罕默德問:「我讀甚麼?」這樣反覆多次,天使長吉卜利勒最後教他說:

 

「你以你的養主的名義誦讀吧!祂從一個胚胎造化了人類。你誦讀吧!你的養主是至高至大的,祂教人用筆,祂教人所不知道的。」

 

這正是《古蘭經》最早降示的經文,即《古蘭經》第961-5節。天使長吉卜利勒(Jibril/Gibril)即猶太教與基督教所認識的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在〈路加福音〉,天使加百列曾向瑪利亞顯現,預示她將會因聖靈感孕而生下爾薩(耶穌)

 

 

穆罕默德是一個誠實、善良的人,他沒有借這次經歷去炫耀自己,或加鹽加醋去美化自己。相反,他如實地說出當時他那不知所措的反應,看來並不光彩。與天使初次相會,穆罕默德感到萬分恐懼,他餘悸未消,渾身冰冷,回到家中,連聲喊道:「快把我蓋起來!快把我蓋起來!」妻子赫蒂徹連忙用被子把他全身裹起來,以求鎮靜。他平靜下來後,才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妻子,並擔心自己會有甚麼不測。他的妻子勸慰道:「不會的,安拉不會使你出醜,因為你對族人和親友仁慈,你扶弱濟貧,救助無辜,好客敬賓,真主不會使你遇到惡魔或邪惡,肯定是真主選擇你來引導自己的民眾。」

 

為了求證自己的想法正確,赫蒂徹建議向熟悉《聖經》及歷代先知經歷的人請教。她陪同穆罕默德拜訪了自己的堂兄沃萊格‧本‧奈法勒,此人在年青時代加入基督教,精通希伯來文,此時他已是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穆罕默德向沃萊格訴說了當天的經歷,沃萊格深知吉卜利勒是安拉派往列聖身邊的天使,他說:「這是安拉曾經降示給聖人穆薩(即摩西)的教律。」接著歎息道:「我若是個年輕小夥子該有多好!」接著又歎息道:「你的族人會因為你要求他們改變世代尊崇的宗教而把你驅逐出自己的家鄉。」當時穆罕默德和赫蒂徹都不相信這事實,因為穆罕默德一向受族人愛戴,他問道:「族人會把我趕出家鄉嗎?」沃萊格回答:「為聖者敵人多。你傳教時,若我在世,必助你一臂之力。」沃萊格對穆罕默德的預測果然非虛,只可惜他不久便去世了。

 

其後很長一段時間,先知穆罕默德再沒有得到令他驚惶失措的啟示,這反而使他心焦如焚,害怕真主會拋棄自己。不過,穆罕默德是一個老實人,對真主的信仰也沒有任何改變,他慢慢地把自己平復下來,安然面對一切。正在此時,真主對穆罕默德的啟示再次出現,而且之後再沒有間斷。

 

一天,穆罕默德正在走路,忽然聽到空中有聲音傳出來,他抬頭一看,原來在希拉山洞中曾經見過的那位天使正端坐在天地之間。穆罕默德不禁想起初次會面天使時自己的驚恐,那時他又一次慌忙回到家中,連聲喊道:「快把我蓋起來!快把我蓋起來!」此刻再一次傳來真主的啟示:

 

「蓋被的人啊!你應當起來,你應當警告,你應當頌揚你的主宰,你應當洗滌你的衣服,你應當遠離污穢,你不要施恩而求厚報,你應當為你的主而堅忍。」

 

這正是《古蘭經》第741-7節,是真主透過天使向穆罕默德啟示的第二段經文。自此,穆罕默德便肩負了先知的使命,作世人的警告者和報喜者,歷時23年,直至躹躬盡瘁。

 

 

 

 

開展使命

 

起初,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秘密傳教,一些至親密友成為最早的信奉者。他的妻子赫蒂徹就是第一個穆斯林,另外他的親屬年僅10歲的阿里(Ali)也是最早期歸信,跟隨先知穆罕默德的穆斯林。這小男孩阿里後來更娶了穆罕默德的幼女為妻,是開展伊斯蘭教信仰的重要人物。西元612年,穆罕默德開始公開向麥加一般群眾傳教,宣稱安拉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是唯一的主宰,告誡人們放棄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宣講末日審判和死後復活的觀念,凡敬拜真主並行善者,必得到後世的獎賞,進入天堂,反之則遭受懲罰,墮入火獄。他還提出凡穆斯林不分氏族部落,皆為兄弟,應團結起來,消除血親復仇,並提出禁止高利貸剝削,行善施捨賑濟貧弱孤寡,善待及釋放奴隸等一系列社會改革,受到部分下層群眾擁護,許多人紛紛歸信伊斯蘭教。

 

不過,先知穆罕默德的宣教工作,並不是一帆風順,他曾受到不少人的嘲笑和拒絕,但他沒有因此而生氣,或要求真主降禍給那些人,相反他只責怪自己未能好好地把真主的訊息傳遞出來,對民眾的無知深感悲哀。由於穆罕默德反對傳統的多神信仰,加上他提出的種種社會改革,觸犯了麥加古萊氏貴族和富商的宗教特權和經濟利益。雖然有不少下層民眾歸信伊斯蘭教,但仍然有不少下層民眾擁護多神信仰,那時所有貴族、富商和部分下層民眾均表達強烈反對。

 

起初麥加貴族試圖以名利引誘穆罕默德放棄信仰,解散他的信徒,例如給他更多利潤,讓他與一些最富有的家庭通婚,但穆罕默德堅決拒絕,他說:

 

「縱然他們把太陽放在我的右手,把月亮放在我的左手,我也決不會放棄我的使命。」

 

於是古萊氏部族便施計謀害穆罕默德,使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在麥加難以立足。當時穆罕默德曾勸部分穆斯林逃往非洲阿比西尼亞避難,因為那裡有位以公正、善良聞名的基督徒國王,得到基督徒的保護。西元619年,穆罕默德的伯父和妻子赫蒂徹相繼去世,他的家族不再保護穆罕默德,穆罕默德被毆打、石擊,幾乎遭迫害致死,此年是穆罕默德的「悲痛年」。穆罕默德曾說:

 

「我不是為詛咒而來,我是為慈悲而來。」

 

有一次,他到路途崎嶇的塔伊夫傳揚真主的訊息。塔伊夫居民粗暴地反駁他的宣教,還用石塊擲向穆罕默德,直到他的兩腳踝出血,那時眾天使都哭泣起來。天使是真主所創造十分理性、冷靜的受造物,不慣常哭泣,這是十分罕有的情況。穆罕默德滿腔失望地抄原路返回,途中遇到天使長吉卜利勒和管理眾山的天使。天使長吉卜利勒對他說:「真主讓掌管眾山的天使來聽你差遣。」那位天使說:「穆罕默德呀!只要你願意,我把環繞麥加的兩座艾亥篩卜山搬來,把他們全都壓在下面。」穆罕默德說:「我只願真主能讓他們產生崇拜獨一的主,不以物配主的後代。」結果那些曾對穆罕默德狠狠地施襲的塔伊夫居民,其後代真的歸信伊斯蘭教,這是出於穆罕默德慈悲的願望。

 

登霄夜行

 

穆罕默德的伯父和妻子相相離世,加上遭受到塔伊夫居民的施襲,古萊氏人更變本加厲地迫害穆罕默德。就在穆罕默德最悲痛的時候,真主給了穆罕默德最大的慰藉。在他成為先知後的第10年的727日晚上,天使長吉卜利勒帶來了一匹兩肋生翅、快如閃電的仙馬,他讓穆聖乘這匹閃電駒先到了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從那裡帶他登霄,讓穆聖綜覽真主偉大的奇蹟,還在真主那裡接受穆斯林每日五番拜功的訓諭,並於當晚返回麥加。這次登霄給穆罕默德莫大的鼓舞和安慰。第二天清早,穆罕默德來到麥加天房前,給人們講述了登霄的所見所聞。麥加的多神教信徒非但不信,還冷嘲穆罕默德。某些在場的人要求穆罕默德描述一番耶路撒冷的模樣,因為他們曾到過那裡,而穆罕默德從來沒有到過。穆罕默德毫無遺漏地為他們講述了一切,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滿足,還要求穆罕默德找些證據來。穆罕默德說:「我在途中看到前往麥加的商隊。」他還說出商隊的情況、駱駝的數目、到達的時間等。一切正如穆罕默德所說那樣,但多神教徒仍然不信。在此以後,穆罕默德和以往的眾先知一樣,曾多次預言及顯示真主的神蹟奇事,例如曾顯示月亮一分為二的景象,但那些多神教徒仍然執迷不悟。

 

〈遷徙麥地那〉

 

西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及他的追隨者所受到的迫害愈來愈大,形勢愈來愈危險,穆斯林不得買賣,令他們斷糧,廣大的穆斯林受到人身傷害和饑荒之苦。先知穆罕默德得到真主的啟示,與麥加穆斯林分批遷往麥地那避難。這次遷徙標示著伊斯蘭教進入新紀元,標示著伊斯蘭教曆的開始。

 

穆罕默德的誠信沒有人能夠想像,麥加的古萊氏人勾結猶太人,施計如何加害穆罕默德,派人刺殺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知道此計謀,命阿里假裝成穆罕默德睡在床上,靜待刺客,把他擊退,如此穆罕默德便可暗中與另一教生逃出麥加城。離開麥加城前,他還吩咐親信阿里在擊退刺客後把古萊氏人和猶太人託付給他的貴重財物一一歸回原主,然後才離開麥加。

 

麥地那的群眾久仰穆罕默德的言行,當地絕大多數居民很快歸信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制定了作為穆斯林和猶太人在處理內部民事和對外關係中共同遵守的《麥地那憲章》,在信仰自由和結盟的基礎上同猶太人各部落達成協議,實行和平共處。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城郊修建一座清真寺,之後又在麥地那城中修建了另一座宏大的清真寺。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城居住了13年,期間他除了宣講真主陸續向他啟示的《古蘭經》外,還訪貧問苦,特別關心孤苦的人。穆罕默德把從麥加來的人稱為遷士,把麥地那的人稱為輔士,那些輔士著力協助遷士重建家園,他們最無私奉獻。穆罕默德指靈性最高的穆斯林就是輔士,他鼓勵兩群人團結友愛,強調「凡穆斯林皆兄弟」,應共同努力向真主所指示的正道前進。

 

穆罕默德實現了麥地那的統一後,以伊斯蘭教共同信仰代替部落血緣關係,建立了以「烏瑪」(Ummah即民族、國家)為形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權,穆罕默德成為麥地那宗教、政治、軍事和司法的最高領導,他的門下弟子組成上層領導集團。西元624627年間,穆罕默德領導穆斯林武裝與麥加貴族進行了白德爾之戰、吳侯德之戰和壕溝之戰三大戰役,挫敗了麥加貴族。西元628年,穆罕默德率軍至麥加近郊,要求與麥加貴族議和,雙方簽訂《侯代比亞和約》,同意休戰10年。在休戰期間,穆罕默德向鄰國和半島上的一些阿拉伯部落派出使節,攜帶國書,向其國王和部落首領宣揚伊斯蘭教,同時派出武裝討伐海巴爾等地聚居的猶太人,以掃除異族反對勢力的侵擾。

 

在第一章瑣羅阿斯德教中提到,當時的波斯國王把先知穆罕默德的來函撕成碎片,而東羅馬帝國的國王卻十分珍惜先知穆罕默德的來函,認定他就是先知,神的使者,把此信奉為聖物,世代保存。之所以在《古蘭經》中,真主預言東羅馬帝國與波斯王國的交戰是先敗後勝,信士們會因此而歡喜,歷史事實正如預言般發生︰

 

「羅馬人已敗北,於最近的地方。他們既敗之後,將獲勝利,於數年之間。以前和以後,凡事歸真主主持。在那日,信道的人將要歡喜。」(302-4)

 

重返麥加

 

西元630年,由於麥加人違約,殺害20名穆斯林,穆罕默德率10000名穆斯林大軍,進迫麥加城下。麥加貴族在沒有備戰下請降,接受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麥加全城居民宣佈歸信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的慈悲與寬恕無法令人想像,他的女兒宰娜卜從麥加遷往麥地那時,伊斯蘭教的敵人哈比爾把她從駱駝上拽下來,踢她。那時她正在懷孕,她受重傷,失去了兒子,繼而去世,哈比爾還作過很多這樣的惡行。當穆罕默德成功統一阿拉伯民族時,哈比爾無處可逃,只好請求穆罕默德的寬恕,穆罕默德寬恕了他。很多以往是伊斯蘭教的敵人,面對穆罕默德無盡的寬恕,他們都成為了穆斯林。

 

進入麥加後,穆罕默德站在天房門口,對那些待處置的古萊氏人說:「古萊氏人啊!你們說我怎樣處置你們呢?」他們說:「尊貴的兄弟、尊貴兄弟的孩子,做的當然是美德之事。」穆罕默德說:「你們走吧!你們自由了。」伊斯蘭教對穆罕默德的稱許是這樣:

 

「對於那些曾經折磨、迫害,並把他和他的追隨者趕出家園,還屠殺過他的追隨者的敵人的寬恕,穆聖不愧為人性美德的最高典範。」[2]

2︰《仁慈的先知穆罕默德》(土耳其) 奧斯曼.努日.托普巴希著,艾爾卡穆出版社(土耳其)2011年。

 

之後穆罕默德下令移除天房克爾白(Kabah)殿內全部超過300多個偶像。根據《聖訓集》(Bukhari)記載,當時穆聖並沒有進入天房內,而是派他的教生入內,他們看見數百具偶像排列在一起,第一具偶像自動倒下,然後如骨牌效應般所有偶像一個一個推倒下來,只保留黑色隕石。相傳這石頭是先祖阿丹和易卜拉欣(即亞伯拉罕)向真主獻祭的所在標記,這石頭起初是潔白的,但因人性的敗壞漸漸變成今日的黑色隕石。先知穆罕默德改克爾白殿為禮拜真主的天房,宣佈克爾白為禁地。從此,麥加天房(克爾白)成為全世界穆斯林禮拜的朝向和朝覲的中心。直到現在那天房仍舊莊嚴肅穆地聳立在麥加城,無數穆斯林衣著整潔地圍繞天房朝覲禮拜,足顯示宇宙獨一主宰的神聖與偉大。

 

辭別朝覲

 

西元631年末,阿拉伯半島各部落相繼歸信伊斯蘭教,承認先知穆罕默德的領袖地位,基本上實現了阿拉伯半島的政治統一。西元6323月,穆罕默德由麥地那率10萬穆斯林赴麥加朝覲,史稱「辭別朝覲」。穆罕默德親自確立了朝覲的一系列儀典,成為後世穆斯林朝覲所遵循的範例。他在阿拉法特山發表了著名的「辭朝宣言」,宣佈伊斯蘭教立教的勝利,向穆斯林宣讀真主安拉的最後啟示,即《古蘭經》(5:3)

 

「我(指真主)已為你們成全了你們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賜給你們的恩典,我選擇伊斯蘭教做你們的宗教。」

 

同年,穆罕默德返回麥地那後,曾暗示他的離世。他向聖門弟子說:「至高無上的安拉讓他的一個僕人在今世和後世的利益與安拉的恩典之間進行選擇,這個僕人選擇了安拉的恩典……」當時只有穆罕默德最親密的弟子艾卜伯克爾(Arbubark)明白這段說話,他立即哭起來,說道:「先知啊!你對我來說比我的父母更珍貴!我們願意為你犧牲我們的父親、母親、生命、財產和孩子!」艾卜伯克爾是穆罕默德的妻子阿伊莎的父親,他原是麥加巨富,為了支持伊斯蘭教,散盡家財。他後來成為穆罕默德的繼任人,即第一任正統哈里發。不久,穆罕默德開始病倒,臨終前一段日子,曾有兩位天使以人的形相探望他,其中一位是天使長吉卜利勒,另一位是掌管死亡的天使,天使長吉卜利勒向穆罕默德說:「真主差派我們來聽你的指示,你可以選擇今世的福樂,或回到真主的身邊,真主想念你。」穆罕默德心中已作出了選擇。先知穆罕默德就在離世那天,臨終前說:「最優的伙伴!最優的伙伴!」真主是穆罕默德最優的伙伴。穆罕默德於西元63266(即伊斯蘭教曆11312)病逝,聖妻阿伊莎(Ayesha)和眾弟子將先知埋葬在他生前的臥室,聖陵位於今日麥地那聖寺一角。在中國古籍中,先知穆罕默德被形容為佛的降世:

 

「有麻嘉國(即麥加),自麻離拔國西去,陸行八十餘程乃到。此是佛麻霞勿(即穆罕默德)出世之處,有佛所居方丈(即先知穆罕默德生前居住的地方),以五色玉結甃成墻屋。每嵗遇佛忌辰,大食諸國王,皆遣人持寶貝金銀施捨,以錦綺蓋其方丈。每年諸國前來就方丈禮拜,並他國官豪,不拘萬里,皆至瞻禮。方丈後有佛墓,日夜常見霞光,人近不得,往往皆合眼走過。若人臨命終時,取墓上土塗胸,即乘佛力超生云。」

(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大食諸國》)

 

回顧一生

 

穆罕默德的一生成就了人類歷史難以成就的事情,他興起了伊斯蘭教,隨著日後阿拉伯人的軍事擴張和商業活動,伊斯蘭教傳播至半島以外的廣大地區。無論伊斯蘭教有多輝煌,穆罕默德始終是一位謙卑、忠實的先知,他曾說過︰在他生命中有甚麼過失,這全屬他自己的過錯,在他生命中的一切成就與貢獻全歸於安拉。作為一教之首,他可以輕易地把自己神聖化,甚至可以像印度教或其他宗教的導師般受眾弟子崇拜,但他卻嚴禁人們崇拜他,因為人類只可以崇拜永恆獨一的主宰安拉,而他只是安拉的使者。故此在伊斯蘭教內從來沒有穆罕默德的塑像、畫像或模樣,穆罕默德也從來不會受穆斯林崇拜,但穆斯林對他的感情依然是最深。在《古蘭經》中,真主清楚指出所有先知的地位相等,他們都是真主的使者及見證。雖然基督徒會認為耶穌(爾薩)才是最偉大,猶太人會認為摩西(穆薩)才是最偉大,但在伊斯蘭教的信仰中,他們全是真主的使者,地位都是平等。

 

穆罕默德即使拒絕接受穆斯林崇拜,他也可以十分輕易地利用宗教領袖的名份及實權,在物質上享受比一般人奢華的生活,即使不用奢華,只是過著比一般大眾優越的生活,也合情合理,他的廣大信眾也會十分樂意供給他較優厚的物質需要。但事實上,穆罕默德自從肩負安拉的使命以來,其生活與當時的貧苦大眾沒有兩樣,家中最常有的食物就是清水與椰棗,奶類食品屬奢侈品,不會經常食用。家中的粗活也由自己幹,他的眾妻子也沒有金銀首飾,衣著樸素。在《古蘭經》中,真主指示先知的妻子要比其他婦女更要管束自己,不可像當時貴族婦女展示自己的美態,以免引致墮落與敗壞。《古蘭經》這樣說:

 

「先知啊!你對你的眾妻說:『如果你們欲得今世的生活與其裝飾,那麼,你們來吧!我將以離儀饋贈你們,我任你們以禮而離去……』」(33:28)

 

「先知的妻子們啊!你們不要像別的任何婦女,如果你們敬畏真主,就不要說溫柔的話,以免心中有病的人,貪戀你們,你們應當說莊重的話。你們應當安居於你們的家中,你們不要炫露你們的美麗,如從前蒙昧時代的婦女那樣。」(33:32-33)

 

 

當時跟隨穆罕默德的穆斯林,大多十分困苦,穆罕默德願意與他們過著同樣的生活。有一次,有一個穆斯林從他方來拜訪穆罕默德,但穆罕默德沒有食物招待他,他便吩咐一個門下弟子招待他晚膳。那門下弟子家裡也沒有多餘食物,只有供小兒子吃的微薄晚膳,於是他和妻子及兒子便整晚沒有吃食物,把僅餘的食物招待那賓客。穆罕默德知道此事後,說真主一定會報酬那穆斯林一家的善行。從這事可見,早期伊斯蘭教的發展不是靠任何物質條件來成就,而是靠真主所賜的精神力量,那精神力量遠比物質條件更能感召穆斯林大眾。

 

穆罕默德在得到真主初次啟示後的23年間,不斷有真主陸續降示的《古蘭經》經文以堅定人心,同時也由於穆罕默德沒有尋求任何些微好處,與廣大信眾同甘共苦,成為堅固人心的重要因素。穆罕默德的清貧生活,沒有因為穆斯林成功統一阿拉伯民族而結束,即使當時大部分穆斯林已過著充裕的生活,但穆罕默德仍然吃得很少很簡單,他的床就是一張席子,席子的紋理印在他的身上。他的弟子歐麥爾(Omar)看到這樣,哭了起來。先知問他為什麼哭,他回答說:「先知啊!波斯的國王和拜占庭(東羅馬)的國王生活非常奢侈,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實。你應該生活得比他們更好,因為你是安拉的使者!」先知回答道:「當他們為今世而奔忙時,你難道不希望我們為後世做準備嗎?」

 

歐麥爾正是第二任的正統哈里發。穆罕默德死後,前三任哈里發都是穆罕默德的近身弟子,他們深受穆罕默德過著清貧生活所感動,同樣過著清貧生活,雖然當時阿拉伯民族普遍的物質條件已變得愈來愈富裕。

 

穆罕默德從來不容許他的家族成員及其後代因為自己的地位而得到任何饋贈或特權,他的女兒法蒂(Fatimah)和清貧的婦女沒有兩樣,她每天都要料理家務和挑水,弄至脖子和雙手都十分粗糙。她的丈夫阿(Ali,即後來充滿爭議以及被攔阻的第四任正統哈里發)[3]曾建議法蒂瑪向穆罕默德請求,把其中一個女戰俘給她料理家務。穆罕默德卻對他所愛的女兒說:「你為何不能像其他貧苦的婦女一樣幹活,真主喜悅為後世努力而甘願在今世過克苦生活的人。」穆罕默德也曾對女兒法蒂瑪說,不要以為她是先知的女兒便可以進入天國,這要靠她自己對真主的虔愛和善行,才獲得真主的恩典。

 

3 有關阿里當第四任哈里發如何受攔阻,最終導致穆斯林分裂成遜尼派與什葉派,可參看作者網誌(lamchorkok.blogspot.hk)的文章︰〈細看遜尼派和什葉派〉。阿里及其兩個兒子論功勞和德行其實是當哈里發的最佳人選,他們也有支持者,阿里是伊斯蘭教蘇菲派最早的奠基者之一。

 

先知穆罕默德沒有給女兒富裕的物質生活,但卻十分關心女兒。女婿阿里和先知穆罕默德一樣,相貌英俊,一次,有一位穆斯林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阿里為第二任妻子。法蒂瑪知道後,立刻前去找父親穆罕默德求助,穆罕默德十分明白女兒的感受,他對阿里說︰「法蒂瑪是不能和另一女子共侍一夫的,法蒂瑪的身體就是我的身體,她的傷痛就是我的傷痛。如果你要聚那女子,就要先與法蒂瑪離婚。」阿里不想離婚,更不想與穆罕默德疏遠,於是他拒絕了那婚事。穆罕默德在精神信仰上十分關顧女兒法蒂瑪和女婿阿里,常常教導他們,所以阿里才是伊斯蘭蘇菲派的最早承傳,是他的僕人從阿里得知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教導而發展了蘇菲派的傳統。穆罕默德在臨終前曾預言女兒法蒂瑪最早跟隨他離世,而且她是在天國中眾女信士之首,雖然法蒂瑪在世間沒有因為父親的地位與貢獻而享有任何榮華富貴與權勢。

 

西方文豪蕭伯特(Bernard Shaw, 1856-1950)在其著作《真正的伊斯蘭》第一卷中說:

 

「我時常把穆罕默德的宗教置於最崇高的地位,因為它充滿了活力,在千變萬化的社會裡,我總覺得伊斯蘭是唯一具有同化力的宗教……我曾仔細地研究過穆罕默德的生平,他確實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以我個人的見解,他並不是耶穌的敵人,而是他的朋友,他實在應被稱為人類的救星,我相信如果能有一個像他那樣的人,在當今世界執掌政權的話,他會成功地解決世間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為人類帶來急需的和平與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