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多馬福音》

The Gospel of Thomas

耶穌的隱秘教導


(經文第1至20節)


前言

以下是活生生的耶穌所說的隱秘教導,是由雙生兄弟猶太‧多馬所記錄。

These are the secret words that the living Jesus spoke and Didymos Judas Thomas recorded.



1.       1   耶穌說:「誰發現這些教訓的意義,便不會嘗到死亡。」

 And he said, “He who discover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words will not taste death.”

 

【註疏】 耶穌所指的「死亡」,是指精神上的死亡。一個人精神上死亡,就會變成一個動物,或行屍走肉,一個沒有精神修養的人。人的精神才是永恆,「不會嘗到死亡」就是達到永恆。人的本質是「梵」,就是永恆。

 

 

2.      穌說:「一個人要不斷尋求,直至尋見。若他尋見,他將遭禍患。若他遭禍患,他將驚奇事物的奇妙,並將統治萬事萬物。」

 Jesus said, “He who seeks should not cease seeking until he finds. When he finds, he will be disturbed (troubled). When he is disturbed (troubled), he will marvel, and will reign over all.”

 

【註疏】   耶穌在這裡指出尋道的歷程並不會一帆風順,但當他們達到心靈海闊天空的境界時,「他將驚奇事物的奇妙,並將統治萬事萬物」,這是指心靈已能超然於物外,不再被世間的人、事、物所控制,能夠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只有在心靈上不依靠外物,人的心靈才能夠真正得到釋放,返回原初真我的本相。



3.      耶穌說:「若引導你們的人對你說:『看,天國就在天上。』這樣天空中的飛鳥便比你們優勝。若他們對你說:『就在海裡。』這樣,魚兒便比你們優勝。實際上,天國在你們之外,也在你們之內。若你認識自己,你也會被認識,你將明白你是活生生的父的孩子。但若你不認識自己,你便活在貧乏中,你就是貧乏。」

 Jesus said, “If those who guide you say unto you, “Behold, the Kingdom is in the sky”, then the birds of the sky will precede you.  If they say unto you, “It is in the sea”, then the fish will precede you.  Rather, the Kingdom is inside of you, and it is outside of you.  Whenever you know yourselves, then shall you be known, and you will realize that you are the sons of the Living Father.  But if you do not come to know yourselves, then you exist in poverty, and you are poverty itself.”

 

【註疏】宗教或靈性的真諦在乎「認識自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470年至399)到今日仍然受人推崇,其教導的重心就是「認識自己」──真實的精神自我。蘇格拉底與同時代人不同之處在於他不再對外在世界的性質作無謂的思辨,而是反躬自問能否找到內在的終極實在。當有人到阿波羅神殿求教神諭:「是否有比蘇格拉底更具智慧的人?」答案是沒有。蘇格拉底將此答覆歸因於自己承認無知。

 與蘇格拉底差不多同時代的佛陀(大約公元前500)也是強調人們需要作內在的探索,佛陀不談論神,不談論宇宙的創造,他只希望為人類尋求脫離人生痛苦的解脫之道,這需要達到內在的覺醒狀態。面對佛教的衝擊,印度教改革者商揭羅(Shankara, 公元後788年至820)一改印度民間崇拜偶像神明的主流,把印度古老經典《奧義書》的哲理向廣大群眾介紹出來,強調我們每個人內在均存在著永恆的靈,梵文稱為Atma,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神性,只要我們能夠把祂發現出來,認識我們本來的真面目,便能獲得人生解脫之道。大乘佛教特別是禪宗所指的佛性、自性就是印度《奧義書》哲理所指的「真我」,或稱為神我,存在於每個人內心深處,也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

 這與耶穌所說天國就在我們心中是同一真理,而且耶穌更進一步揭示天國在我們之內,也在我們之外。在《多馬福音》中,耶穌的說話經常強調「認識自己」,反而完全看不到悔改贖罪的教條,可見耶穌原初的話語更具智慧,在當時代非一般人所能明白。

 

 

4.   耶穌說:「一個年紀老邁的人不會猶疑,向只有七日大的小孩詢問有關生命之地,這人便能活於生命,因為很多在先的將在最後,並將歸一。」

 Jesus said, “The man old in days will not hesitate to ask an infant seven days old about the place of life, and he will live. For many who are first will become last, and they will become one and the same.”

 

【註疏】 嬰孩最接近原初生命的源頭,尚未被塵世污穢所染,可說是最接近內在的神性。每個人無論是在前或在後,當他們找到內心的天國,他們都達到了與神同在的相同境界,他們都成為與神合一的一體,此也是印度教所指靈性達到最高、最終極的境界──梵我合一──個別的水滴與大海結合,再沒有水滴與海洋之分。「梵」(Brahman)就是在《奧義書》中所指原初造物主,一個人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他內裡就像一個新生的嬰兒,純潔且賦有生命力。老子《道德經》中也有描述道德涵養深厚的人,可與初生的嬰兒相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55)

 [語譯] 「道德涵養深厚的人,可與初生的嬰兒相比,毒蟲不螫他,兇猛的野獸不抓捕他,兇騺的鳥不捕捉他。雖然他的筋骨柔弱,但是拳頭握得很緊。雖然他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是小生殖器官卻常常勃起,這是因為精氣充足的緣故。雖然他整天啼哭,但聲音並不嘶啞,這是因為和順至極的緣故。」

 又《道德經》第10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語譯] 「精神和形體合一,能有不分離之時嗎?集聚元氣使之不散,達到柔順的境界,能像嬰兒的狀態一樣嗎?」

 道教認為修行的人是逆向發展,順向就是老死,逆向就是返本還原,精神和身體能回復原初嬰孩般純潔與柔順,這正是耶穌在這裡的說話。

 

 

5.   耶穌說:「認識在你面前的,那隱藏了的事物將在你面前顯露,因為沒有一件被隱藏的事物不會被顯露出來。」

 Jesus said, “Recognize what is in front of your face, and what is hidden from you will be disclosed to you. For there is nothing hidden that will not become manifest.”

 

【註疏】 耶穌所說「認識在你面前的」,所指的是耶穌本人,他是指示真理的導師,正如在各時代不同文化下的導師,例如印度耆拿教的大雄、佛教的佛陀、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道教的呂純陽等等,數目非常龐大。一個明白真理的人,便能瞭解隱藏於萬事萬物的主宰,認識宇宙以及生命的奧妙。



6.   他的跟隨者向耶穌問道:「你要我們禁食嗎?我們應如何禱告?我們應否行慈善?我們的飲食要怎樣?」

耶穌說:「不要說謊,不要做你所憎惡的事,因為一切在天國面前都會顯露出來。最終來說,沒有一件被隱藏的事情不會被顯露出來,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被隱藏而不顯露出來。」


 His disciples asked him, and they said to him, “Do you want us to fast? How should we pray and give alms? What diet should we observe?”

Jesus said, “Do not tell lies, and do not do what you hate, because all things are disclosed before heaven. For there is nothing hidden that will not be revealed. And there is nothing covered up that will remain undisclosed.”

 

【註疏】 耶穌指出人們應該有正確的行為,在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真主多翻強調祂清楚知道每個人一切的所想所行,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向祂隱瞞。在末世審判之日,每個人的思想行為都會得到清算,真主會按每個人的善行與惡行報應各人,沒有一件即使細微如螞蟻般的事情可以被隱藏。耶穌在這裡的說話與《古蘭經》的教導十分相近:


 「無論你處理什麼事情,無論你誦讀《古蘭經》哪一章經文,無論你們做什麼工作,當你們著手的時候,我總是見證你們的。天地間微塵重的事情,都不能逃避真主的鑒察,無論比微塵小還是比微塵大,都記載在一本明顯的天經中。」(10-61)


 「真主的確命人公平、行善、施濟親屬;並禁人淫亂、作惡事、霸道;衪勸戒你們,以便你們記取教誨。」(16:90)

 

「誰遵循正道,誰自受其益;誰誤入迷途,誰自受其害。一個負罪者,不負他人的罪。派遣使者之前,我不懲罰(任何人)。」(17:15)

 

「凡欲獲得後世,並為後世而盡了努力的信道者,這等人的努力是有報酬的。」(17:19)



 

7.   耶穌說:「有福的是那獅子,被人類吃掉,好使獅子成為人類。可詛咒的是那人類被獅子吃掉,那獅子將成為人類。」

 Jesus said, “Blessed is the lion that a person (human) will eat and the lion will become human. And cursed is the man (human) whom a lion will eat, and the lion will become human.”


【註疏】 若我們以人性與獸性互相角力來理解,可以看到有些人活得像人,有人性可貴之處;有些人卻如動物般生活。每個人生下來都具有人性與獸性,若能超越此兩者而達到更高的意識狀態,那就是生命的昇華。在印度古老經典《大森林奧義書》(I.4.11)中所說,一個沒有認識至上真理的人只是屬於動物界中最高等的生命,與其他動物沒有分別,天上的眾神明不希望人類認識至上的真理,這樣諸神明就可以繼續受到人們敬奉,就如畜養動物一般,他們一個都不想失去。如果人們認識至上真理,人們的靈性就會在諸神明之上,不用崇拜諸神明,因為已明白宇宙人生的奧秘,一切的儀式與祭祀再沒有作用了,他與諸神明一樣,只屬於一位主宰。他了悟生與死,成為永生的靈,回歸生命的源頭,與真主合一同在,再不是陪回於善與惡,死而又生,生而又死的動物了。

 

 

8.   耶穌說:「人類就像一個聰明的漁夫,把魚網撒在海裡,撈上來的時候滿是小魚,那聰明的漁夫會在小魚中發現一條完好的大魚,他毫不為難地取去那大魚,把所有的小魚都拋回海裡。凡有耳的都應當聽。」

 And he said, “The man is like a wise fisherman who cast his net into the sea and drew it up from the sea filled with little fish.  Among them the wise fisherman found a fine large fish.  He threw all the little fish back into the sea, and picked the large fish without difficulty.  He who has ears to hear, let him hear!”

 

【註疏】耶穌教導人們要選擇「大魚」,即天國,也即是在精神上的永恆福樂,而不是「小魚」,即世間可朽壞的物質生活。在印度古經典《歌者奧義書》(7.23.1)中,聖者那羅陀(Narada)請教仙童薩那特鳩摩羅(Sanatkumara),仙童薩那特鳩摩羅說出,只有大者,即無限與永恆,才能使人真正獲得快樂:

 

「快樂是大者。快樂不在小者。確實,快樂是大者。因此,應該理解大者。」

「先生,我願意理解大者。」

 

 


9.      耶穌說:「看,那撒種的人出去,手裡拿著種子,撒在地上。有些落在路上,鳥兒飛來吃掉了。有些落在石頭上,種子的根不能深入泥土裡,結不出苗來。有些落在荊棘裡,荊棘把種子扼殺,被蟲兒吞吃了。有些落在好土裡,並帶來豐盛的收穫:一畝地產六十倍,另一畝地產一百二十倍。」

 Jesus said, “Behold, the one who sowed went out. He filled his hands and scattered (seeds).  Some fell on the road, and the birds came and pecked them up.  Others fell on the rock, and did not take root in the soil, nor did they spout ears up to the sky.  Others fell on the thorns which choked the seeds, and the worm ate them.  Others fell on good soil, brought forth good crop, and yielded sixty per measure and one hundred twenty per measure.”

 

【註疏】 耶穌說出真理如撒落的種子,在不同人當中,有不同的結果。耶穌在《新約聖經》也有相似的說話︰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馬太福音》(13:3-9)

 

「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馬可福音》(4:2-9)

 

「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有落在荊棘裡的,與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路加福音》(8:4-8)

 

 


10. 耶穌說:「我已把火扔在這世界上,看,我正在看守著,直至這火燃燒,發出火焰。」

Jesus said, “I have cast fire upon the world, and behold, I am guarding it until it blazes.”

 

【註疏】 在《新約聖經》四福音中,施洗約翰說他用水給人們施洗,但比他更強的那一位,所指的是耶穌,他要用聖靈和火洗人們︰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

《馬太福音》(3:11-12)

 

「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他手裡拿著簸箕,要揚淨他的場,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路加福音》(3:16-17)

 

在四福音書,耶穌說:

 

「我來要把火投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嗎?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地迫切呢!」《路加福音》(12:49-50)

 

公元前10世紀在古波斯(即今日伊朗)興起的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有崇拜聖火的教義,聖火代表光明,要不斷燃燒,照耀世界,驅逐黑暗,故這信仰又稱為拜火教,其始創人瑣羅亞斯德是古伊朗第一位先知,他預言將來會有救世主降世,再降世,把光明帶給人間,戰勝黑暗與邪惡。「救世主」這概念來自瑣羅亞斯德教,而非猶太人的信仰。猶太教和基督教的信仰有很大部分是受到瑣羅亞斯德教的思想所影響。

 

在《約翰福音》中,施洗約翰的使命是為光作見證︰

 

「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為光作見證。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1:7-9)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8:12)

 

 


11. 耶穌說:「這蒼天將逝去,在其上的也將逝去。死去的不會活著,活著的不會死亡。在那些日子你們吃那死去的,你們一直依此而過活。若你們在光明之中活著,你們將怎樣?在過去那日子你們是一,你們卻變為二。每當你們變為二,你們到底想要做什麼?」

 Jesus said, “This heaven (sky) will pass away, and that which above it will pass away. The dead are not alive, and the living will not die. On the days when you were consuming what was dead, you were making it what was alive. When (whenever) you come to live in the light, what will you do? On the day when you were one, you became two. But when (whenever) you become two, what will you do?


【註疏】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均認為世界會有末日,那時真主會對世人作出終極的審判。故耶穌說:「這蒼天將逝去,在其上的也將逝去。」伊斯蘭教對此有較詳細的描述:在審判日,死去的人會復活,與在生的人一同接受真主的審判,真主會以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那些敬拜真主,並努力行善的人,會在樂園中永享福樂。那些否定真理及作惡的人,會受到地獄的刑罰。在《古蘭經》中多次述說末日的來臨:

 

「在那日,我將天捲起猶如卷軸將書畫捲起一樣。起初我怎樣創造萬物,我要怎樣使萬物還原。這是我自願應許的,我必實行它。」(21:104)

 

至於耶穌所說的「一」,我們可猜想這是指與神合一的境界,即印度教所指的「梵我合一」,也是中國文化所指的「天人合一」;「二」就是指分裂的狀態,宗教靈性成為人們外在的事物,而不是內在的追求,在這種狀態下,耶穌問人們究竟想要做什麼。

 

 

12.  那些跟隨者問耶穌:「我們知道你將離開我們,誰將成為我們的領袖?」

耶穌對他們說:「無論你們在哪處,你們都去找正義的雅各,為他的緣故,天地才被造成。」


 The disciples said to Jesus, “We know that you will depart from us. Who will be leading us?”

Jesus said to them, “In the place where you come, you are to go to James the Just, for whose sake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came into being.”

 

【註疏】 雅各是羅馬天主教未建立以前,最早期耶路撒冷教會的領導者,有一說法認為他是耶穌的親弟弟,如果瑪利亞有再生育。如果瑪利亞沒有再生育,可以肯定的是雅各是耶穌的親屬,自小一起成長。雅各與耶穌在同一家族一起長大,對耶穌的瞭解和親密程度應該比任何人都深。雅各、約翰和彼得是早期教會的三大基柱,在《新約聖經》中,除了保羅寫的書信佔了絕大部分以外,其餘少量的書信就是彼得、雅各和約翰三人所寫的書信。在《多馬福音》中,耶穌對雅各的讚許和肯定,稱他為「正義者」,這在四福音中沒有記載,但在教會早期的書信中,若提到雅各,均稱他為正義者。根據不被列入《新約聖經》的《希伯來人福音》有關雅各的記載,可見雅各對耶穌的愛十分深:

 

「他從主喝這苦難之杯的時刻開始,不再吃這麥麪餅了,直到他看見他從死者中起來。過了不久,主顯現給他,並與他共處,把麥麪餅交給這位正義的雅各,說:『我的兄弟,你吃餅吧!因為人子已經從那些長眠的人們當中起來了。』」

(見 婁世鐘《耶穌靈道論語──多瑪斯福音》譯自科普特文及希臘文,文史哲出版社(2005 ) P.158)

 

從以上記載得知,耶穌曾向雅各顯現,但現存收入《新約聖經》的四部福音書並沒有這個記載,如果讀者仔細閱讀四福音書,會發現從耶穌被釘十字架,到死後埋葬至復活以後的種種記述,四福音書有不一致及矛盾的地方,好像甲說了這個版本,乙又說出另一個版本來,還有丙和丁的版本,而且四福音書記載有關耶穌的言行非常有限,四部福音書的可信程度也不強於其他未被收錄在《新約聖經》裡的記載,現今學術界已可以肯定這四部福音書均不是出自原作者之手,而是經過無數次的編改而成。故此若要深入瞭解耶穌,我們極需要四福音書以外的其他記載,故在1945年才被現今世代所知的《多馬福音》,具有重大的意義。

 

 

13.  耶穌向他的跟隨者說:「把我和其他事物相比,告訴我,我像甚麼?」

西門彼得向他說:「你就像一個公義的天使。」

馬太向他說:「你就像一個聰明的哲學家。」

多馬對他說:「師傅,我的口完全不能承受我所要表達,說出你像甚麼。」

耶穌說:「我不是你的師傅,因為你已喝醉了,你已從我所看管的涓涓泉水裡陶醉起來。」 跟著耶穌帶他退下,向他說了三個字。

之後多馬回來,他的夥伴問他說:「耶穌對你說了甚麼話?」

多馬向他們說:「若我把他對我說的其中一個字告訴你們,你們會拿石頭來擲我火焰會從石頭而出,把你們消滅。」

 

Jesus said to his disciples, “Make a comparison with me and tell me whom I am like.”

Simon Peter said to him: “You are like a righteous angel.”

Matthew said to him, “You are like a wise philosopher.”

Thomas said to him, “Master, my mouth is utterly incapable of saying whom you are like.”

Jesus said, “I am not your teacher because you have drunk, you have become intoxicated from the bubbling spring which I have measured out.”

And He took him to withdraw with him and spoke three words to him. Then Thomas came back to his companions, they asked him, “What did Jesus say unto you?”

Thomas said to them, “If I tell you one of the words which he told me, you will take up rock and stone me, and fire will come out of the rock and burn you up.”

 

【註疏】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耶穌有些說話屬隱秘的教導,一般人難以明白,而且會因為不瞭解而產生極大的抗拒,甚至攻擊,就好像蘇格拉底被控對神明不敬和毒害青少年而被判飲毒酒致死,耶穌的處境就更糟糕,當時猶太教的權威就要千方百計把耶穌置於死地。在《巴多羅買福音》,巴多羅買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他曾向抹大拉瑪利亞請教,因為她是受耶穌寵愛的信徒,耶穌也曾向她說出隱秘的教導,巴多羅買問她如何領悟耶穌的隱秘教導,瑪利亞的答覆和多馬十分相似,瑪利亞對他們說:

 

「你們真的要問我這個奧秘嗎?如果我開始告訴你們 ,就會有火從我口中發出來,並且銷毀整個世界。」(2:4-5)

 

印度古經典《奧義書》,梵文Upanishad一詞,表示「奧義」或「奧秘」,這名稱的原意是「坐在某人身邊」,蘊含「秘密傳授」的意思。耶穌把多馬退下帶到他身旁才說出這奧秘,這即是《奧義書》書名所表達的意思。《奧義書》所表達的只有一個主題,最簡單而言,可以用三個字表達,即:「汝即那。」(英文為:Thou are that;梵文:Tat Twam Asi)「汝即那」即「你就是那梵」。太初只有梵,即神,或《道德經》所指的「道」。梵(即造物主)創造了天地萬物,萬物的本源就是梵,人的真正自我是他的根源即梵,這個真我(Atma)被外相所遮蔽,隱藏不見。要返回自己的根源是一個艱巨吃力的修行過程,一般人不會想達到,也不會接受人們可以成為與神合一的太初境界。人若把自己稱為神,在猶太人的認知水平是不能夠接受,但不同經典所隱含的最終真理就是這個。人和獨一的主宰可以達到相親相愛只有一,沒有二的關係,這就是我們原來的本相,即「如來」的意思。

 

 

14. 耶穌對他們說:「若你們禁食,你們會將罪惡放在自己身上;若你們祈禱,這祈禱會轉為詛咒你們;若你們施捨,你們會傷害自己的靈,為自己的靈製造一個暗魔。 若你們到任何地方,經過村落,要是有人接待你們,你們就吃他們所給,並醫治在他們當中有病的人,因為從你們口裡進入的,不會弄髒你們。相反,從你們口裡所出來的,才會弄髒你們。」


 Jesus said to them, “If you fast, you will bring sin upon yourselves. And if you pray, you will be condemned. And if you give alms, you will harm your spirits.

When you enter any land and walk about in the districts, if they receive you, eat what they serve you and heal the sick among them. After all, what goes into your mouth will not defile you; rather that which comes forth from your mouth, it is that which will defile you.”

 

【註疏】 耶穌在這裡指出刻意為善,對自己的靈性修養沒有好處,並且會適得其反,感到比別人優越,驕傲之心正是靈性墮落之始。只有發自內心的自然舉動,並且知道成就善行者是真主的恩惠,而不是個我的靈魂,這才真實持久,且不期望別人的讚賞與回報,因為真正的回報者是真主。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事,必須要有修道的真正知識與實踐。

 耶穌在四福音說人們行善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事情,又常指責當時猶太教掌權者偽善,他們當中包括祭司、經師和文士,他們刻意讓公眾知道自己在禁食和祈禱,以此求取別人的景仰,從而在廣大群眾中顯得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神的代表。這就是虛榮,修道的人一定不能夠有虛榮,以及博取榮耀之心,愈是要達到至上的真理,就愈要拼棄,姑勿論他們的內心是否邪惡,這是古老經典的修行之道。耶穌在四福音對他們的指責和這裡的意義十分相近。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並不是要創立基督教,也不是要做救世主,他的施教對象只是猶太人。猶太人有一神的信仰,但絕大部分人都只重外表的守禮、守法,認為這樣就可以得到天國的回報,卻沒有重視內心是否清潔與清靜,是否了悟真理而加以實踐。真理是什麼?在傳統的猶太信仰下早已沒有人知道了。

 根據四福音的記載,那些猶太教掌權者一直設法把耶穌置於死地,這已把他們的邪惡表露無遺。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沒有行過一件神蹟奇事,沒有醫治過任何人,當雅典城邦以大比數投票通過處死蘇格拉底以後,他們十分後悔,茫茫然發覺雅典城邦失去了一位哲人,結果他們一致通過要處死那煽動眾群殺害蘇格拉底的主謀。雅典城邦的人十分可笑,但卻比猶太人善良得多。反觀耶穌的情況,那些猶太教權威的所作所為,與魔鬼沒有分別,耶穌沒有做過一件壞事,把耶穌處死後還要對追隨耶穌的人加以迫害,保羅就是當時其中的一個,令人無法想像那些敬拜真主的人,心腸是那麼狠毒。相信《多馬福音》在這裡,耶穌已作出了解釋,任何有機心的功德,為要表揚自己如何偉大高尚,只為自己內裡製造一個惡魔,對自己內在靈性追求只是有害無益。

 當然釘十字架只是幻劇,根據《古蘭經》記載,耶穌沒有釘在十字架上,所釘死的是一個替身,但沒有人知道真相,此真相也不能揭發出來。真主把耶穌救出,是要蒙騙猶太人和羅馬人以為已經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真主要把耶穌救出,因為與道合一的人自有天道保護,不會慘死,此正是老子在《道德經》所說︰「沒身不殆。」(52)耶穌和他的母親安然無羌地得到真主的護庇,在高原流水的地方平靜地度過餘生,這是真主向世人說出的事實︰

 

「我以麥爾彥和她的兒子為一種跡象,我使他倆在有平地和流水的高原獲得一個隱庇之所。」(《古蘭經》2350)

 

這裡耶穌教導門徒要慎言,滔滔不絕的說話對靈性的傷害比錯吃食物更甚。耶穌強調說話比吃食物更加要謹慎,猶太人對吃食物分為潔淨與不潔淨,且嚴格地執行,這是最基本的層次,再高層次就是一個人的說話與行為,更必須謹慎對待。耶穌所說的話及其背景,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記載︰

 

「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當時,門徒進前來對他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跌倒,你知道嗎?』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嗎?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厠裡嗎?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

《馬太福音》(15:10-20)

 

「這事以後,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在他面前,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就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羔羊進入狼群。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不要帶鞋,在路上也不要問人的安。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裡若有平安之子*,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就歸與你們了。你們要住在那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無論進哪一城,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那城裡的病人,對他們說︰『神的國臨近你們了。』無論進哪一城,人若不接待你們,你們就到街上去,說︰『就是你們城裡的塵土粘在我們的腳上,我們也當著你們擦去。雖然如此,你們該知道神的國臨近了。』……』」《路加福音》(10:1-11)

 

*在《古蘭經》中,耶穌的名字稱為「爾薩」,即是「主」的意思。「耶穌」這名字是當時代十分普通的名字,差不多什麼人也會替自己的兒子取名為「耶穌」。在此經文耶穌教導七十個門徒到別人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這是先知穆罕默德和在《古蘭經》中真主對穆斯林的教導,穆斯林常常對別人祝福的就是平安。「平安之子」只是一種比喻的表達,並不是指真主的兒子稱為平安之子。在《古蘭經》中真主強調祂沒有配偶,沒有子嗣,也不用生育。耶穌經常用兒子自稱和稱呼他人,都是修辭的技巧而已。

 

 

15.  耶穌說:「若你看見不是從婦人所生的,你便要俯首跪拜,這就是你的父親。」

 Jesus said, “When (whenever) you see the one who was not born of woman, fall on your faces and prostrate to him. That one is your father.”

 

【註疏】這裡耶穌說出宇宙的主宰──全能的神的屬性,祂是自有永有者,祂創造一切,自己卻並不是被創造出來,在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中,真主說祂創造了人類世界與精靈世界,眾天神也是由祂創造出來,除了祂以外,沒有一樣不是受造物。在印度教的思想中,宇宙主宰的其中一個特性是無生,即從來沒有出生過,而在我們每個人之內的永恆的靈(Atma),正是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神性所在,祂的屬性也是無生。我們每個人的身體、思想和情感會感受到人世間的種種苦痛與不幸,如何擺脫人世間的苦痛,就是要發現內在的真我,即那永恆的靈,由於祂是無生,故不會被人世間的苦與樂所控制,祂只有永恆的寧靜與祥和,祂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神,就是永恆的主宰──耶穌在此稱為父親──在我們之內,我們要俯首跪拜祂,耶穌的說話正是要我們發現內在的真我,發現這父親就在我們的心中。

 這段經文若與《古蘭經》的描述去理解,也發現其巧妙地配合之處。在真主創造的萬物中,只有第一個人類阿當(Adam)(即《古蘭經》中的阿丹)不是從婦人所生,他是真主用黑色的泥土創造出來,然後把衪的精神吹入阿當的身體,於是阿當就成為有生命的人,那時真主命令所有上界的天神向阿當叩頭跪拜,眾天神都叩頭跪拜,只有易卜劣斯(Iblis),名字意思即「遠離真理者」,即墮落的天神不肯跪拜。故此,現在耶穌說我們要向「不是從婦人所生者」跪拜,這就是真主的命令:

 

「當時,我對眾天神說:『你們向阿丹叩頭吧!』他們就叩頭,惟有易卜劣斯不肯,他自大,他原是不信道的。」(2:34)

 

在《古蘭經》中,真主多次提到人類的時候,都稱人們為「阿丹的子孫」(Children of Adam)。真主在《古蘭經》中強調自己沒有兒子,沒有配偶,也不用生育萬物,而是創造萬物,也不會收養兒女,這是要糾正基督教以及其他多神信仰對一神信仰的錯誤理解,真主與人類的關係更甚於父母:

 

「我確已創造人,我知道他心中的所有思想;我比他的命脈還近於他。」(50:16)

 

真主命令眾天神向阿丹叩頭,所叩頭者不是外表的肉身,而是阿丹內裡的聖靈──真主的精神,即《奧義書》所指眾人的真我(Atman)

 

 

16. 耶穌說:「也許人們會以為我來到是要給世界帶來和平,他們不知道我來到這地上是要帶來紛爭:帶來火焰、刀劍及戰爭。因為在房子裡若有五個人,其中三人要對抗兩人,或其中兩人要對抗三人,父親對抗兒子,兒子對抗父親,他們都孤身而立。」

 Jesus said, “Perhaps people think that I have come to cast peace upon the world. They do not know that I have come to cast divisions upon the earth: a fire, a sword, a war. For there will be fire in a house: there will be three against two and two against three, father against son and son against father. And they will stand as solitary ones.”

 

【註疏】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說話︰

 

「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10:34-36)

 

「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意願的嗎?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地迫切呢!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紛爭。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

《路加福音》(12:49-53)

 

為何耶穌要說出這看似有歪倫理的說話?這使人感到難明,但若我們瞭解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教義時,可能會有另一種體會。距離今日至少3000年的瑣羅亞斯德教,認為未有宇宙之初就存在著善與惡兩大本原的對立。善本原是智慧、善良、真誠、純潔、仁慈和創造的體現,是光明和生命的泉源;惡本原則是愚昧、邪惡、虛偽、污穢、暴虐和破壞的代表,是黑暗和死亡的淵藪。在波斯古經《阿維斯塔》中,先知瑣羅亞斯德莊嚴地宣布:

 

「思想和言行自古皆有善惡之分,只因原始之初兩大本原孿生並存,真誠者求善,從惡乃虛偽之人。

生命寶殿善端起,死亡魔窟惡端立,來日善者在天國分享阿胡拉的恩澤,惡者跌落阿赫里曼陰暗的地獄受罪。」

 

(見《阿維斯塔──瑣羅亞斯德教聖書》(伊朗)杜斯特哈赫選編;元文琪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阿胡拉(Ahura)是善端的主宰,名字的意思是「偉大而永恆的智慧天神」;阿赫里曼(Ahriman)是惡端的元兇,名字的意思是「居心險惡者」。善端的主宰創造的塵世遭到邪惡勢力的嚴重破壞,塵世是神主阿胡拉與惡魔阿赫里曼分別代表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大勢力進行殊死鬥爭的戰場。兩大勢力相約在塵世決勝負,光明最終會把邪惡驅散,返回原初互不侵犯的狀態。若把耶穌的說話理解為善惡的鬥爭,這樣就沒有歪理可言,每個人在自己內裡要驅除邪惡的力量,並且要致力建立美好和公義的社會,把社會的醜惡去除。在伊斯蘭的信仰中,這個世界是一個考驗的場所,是充滿善惡、美醜二元對立的世界,人們的善惡均有報酬,在後世就只有美好的事物,一切邪惡會拘禁在永恆的火獄中。

 塵世間的人倫關係不是每個人的终極關係,每個人都是單獨地與永恆的主宰建立關係,若父親作惡,兒子可以選擇行善,善惡是每個人的自由決定。在《古蘭經》中,易卜拉欣(即《舊約聖經》中的亞伯拉罕)曾苦勸父親不要崇拜偶像,應崇拜宇宙獨一的真神,但他父親不肯改變,堅持要因循祖先的多神信仰,最後易卜拉欣與父親斷絕關係,而真主對易卜拉欣的祝福從來沒有離開,在《古蘭經》中,易卜拉欣是真主的好友,真主祝福他的後裔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

 耶穌的說話更像於公元7世紀在阿拉伯半島先知穆罕默德呼籲阿拉伯人歸信伊斯蘭教的寫照,那時在一個房子內,有家庭成員堅持祖先習俗敬拜多神,也有家庭成員只願敬拜獨一主宰,成為穆斯林,於是甚至在同一親屬群中,穆斯林受到自己親人的迫害,以至互相脫離親屬關係。先知穆罕默德其中一個教生,即第二任哈里發奧馬(Omar),在他未歸信伊斯蘭教以前,曾毆打歸信伊斯蘭教的親妹妹和妹夫,最後在真主的感動下,他歸信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親屬群中,有些支持穆罕默德成為穆斯林,也有些拒絕接受伊斯蘭信仰,且對穆罕默德作出種種殘酷的迫害和嘲弄。

 

 

17. 穌說:「我要給你們眼睛從未看見過的,耳朵從未聽見過的,手裡從未觸摸過的,人心中從未興起過的。」

 Jesus said, “I will give you what no eye has seen, what no ear has heard, what no hand has touched, what has never risen in the human heart.”

 

【註疏】 耶穌就是真理的示現,他能使人體驗上主的實在,人們單靠自己是沒有能力達到的。人們必須要有一位真實的精神導師才能達到彼岸,耶穌正是歷世先知聖人中其中一位真實的精神導師。而真主就是在未創造天地萬物之先,未有時間之先,超越歷史時空的首位精神導師,《道德經》稱之為「道」,《奧義書》稱之為「梵」。在印度《瑜伽經》中,梵就是獨一的主,超越所有歷史時空眾精神導師之上的精神導師,衪不忍世人在沒有真正知識的教導下而墮落,正如《古蘭經》所說,真主「以慈憫為自己的責任」:

 

「你說:『天地萬物是誰的?』你說:『是真主的。』衪以慈憫為自己的責任。衪必在無疑的復活日集合你們。虧折自身的人,是沒有信仰的。」(6:12)

 

 

18.  那些門徒問耶穌說:「告訴我們,我們的終結會怎樣?」

耶穌說:「你們是否已發現了開端,故此要尋求終結?因為開端在那裡,終結也在那裡。那些立在開端的有福了:他將知道終結,他將嘗不到死亡。」

 The disciples said to Jesus, “Tell us how our end will be.”

Jesus said, “Have you already discovered the beginning, so that now you look for the end? For where the beginning is, there will the end be. Blessed is he who will stand at the beginning, he will know the end and will not taste death.”

 

【註疏】 如果人類返回原初純潔的本性,正如《道德經》所言,悟道的人就好像剛出生的嬰兒一般,充滿生命力,無所謂邪惡。人類的開端正是生命中的最理想狀態,如果人類能夠停留在這開端中,他將看不到死亡。道教所講求的修道,就是逆向發展,即返回生命原初的狀態。所謂逆向發展,是相對於順向,順向發展就是老、病、死。在《古蘭經》中,真主也叫人類要「返本還原」,回復人類始祖父母未吃禁果前的狀態,即只有純良的本性,不知道邪惡為何物:

 

「你說:『我的主,命令人行公道,在每次禮拜的時候,你們要專心致志地趨向衪,要心悅誠服地祈禱衪。你們要像衪創造你們的時候那樣返本還原。』」(7:29)

 

 

19.  耶穌說:「那些在存在以前已經存在的人有福了。若你們成為我的跟隨者,並聽從我的話,這些石頭也會來服侍你們。因為在天堂裡有五棵樹給你們,它們不會改變,無論是夏季或冬季,葉子也不會掉落,誰認識這些的將嘗不到死亡。」

 Jesus said, “Blessed is he who came into being before he came into being.  If you become my disciples and listen to my words, these stones will serve you.  For you have five trees in the Paradise, they do not change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and their leaves do not fall.  Whoever comes to know them will not taste death.”


【註疏】 耶穌說「那些在存在以前已經存在的人」,可能是指在過往世代裡已經敬拜真主的人,他們在今世是有福的,必得到真主的指導和保護;也可能是指真主所命定純潔的靈魂,他們註定要得到永恆的福樂,儘管他們仍須要接受考驗和修行學習。在印度經典《奧義書》中,天地的主宰就是在存在以前已經存在,是祂創造眾生而使眾生存在,所以與天地主宰合一的人,就是「在存在以前已經存在的人」

 有關天堂裡有五棵樹的內容,在未被列入《新約聖經》中的其他福音,其中一部是《腓力福音》(The Gospel of Philip)(100)中記載,在真主的花園裡,我們將要吃當年人類始祖父母亞當和夏娃所吃的「知識之樹」的果子,當年亞當、夏娃所吃的使他們死亡,因為以前吃的那棵樹就是律法,它給予人類善惡的知識,但它既不為人類解除邪惡,也不能使人類有能力向善,因為他們只吃了部分,沒有吃下全部,故成了死亡的始作俑者,而耶穌說將來進入天國的人所吃下的果子卻使人嘗不到死亡:「但在這裡的這株『知識之樹』會使人存活」,因為他們將吃下全部分,並不是吃這個,不吃那個。先知穆罕默德曾預言末世的假先知會風靡全球,假先知身體肥胖而且單眼,他們只有部分的知識,而不是全部,跟隨假先知的人也會瞎了一隻眼。

 

 

20. 那些門徒向耶穌說:「告訴我們天國是怎樣的。」

耶穌向他們說:「就像一顆芥菜的種子,是所有種子中最小的,但若落在已準備好的泥土裡,便會生長巨大,成為天上鳥兒的護蔭。」

 The disciples said to Jesus, “Tell us what the Kingdom of the Heaven is like.”

He said to them, “It is like a mustard seed, the smallest of all seeds. But when (whenever) it falls on the tilled soil, it puts forth a great branch and becomes a shelter for birds of the sky.”

 

【註疏】  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說話︰

 

「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馬太福音》(13:31-32)

 

「又說︰『神的國,我們可用什麼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裡的時候,雖比地上的百種都小,但種上以後,就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來,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它的蔭下。』」《馬可福音》(4:30-32)

 

「耶穌說︰『神的國好像什麼?我拿什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裡,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它的枝上。』」

《路加福音》(13:18-19)

 

一般的解釋會把天國比喻為教會,但耶穌所指的天國,在《多馬福音》(3)中所說是在我們之內,也在我們之外,故這顆芥菜的種子也是指我們內心的天國,即我們的真我(Atma)。在印度教的經典《歌者奧義書》中,也將真我(Atma)作出相似的比喻:

 

「這是我內心的真我,小於米粒,小於麥粒,小於芥子,小於黍粒,小於黍子。這是我內心的真我,大於地,大於空,大於天,大於這世界。」(3.14.3)

 

「包括一切行動,一切願望,一切香,一切味,涵蓋這一切,不說話,不旁騖。這是我內心的真我。祂是梵。死後離開這裡,我將進入祂。信仰祂,就不再有疑惑。」(3.14.4)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