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耶穌的隱秘教導

《多馬福音》 

經文第21節至第40節



21. 瑪利亞問耶穌:「你的門徒像什麼?」

耶穌說:「他們就像小孩住在一個不屬於他們的田莊裡。當田莊的主人們來到,主人會說:『把田莊歸還給我們。』於是他們便在主人面前脫去自己的衣服,好把田莊歸還給他們。 故此我要說,若房子的主人知道盜賊要到來,他便會在盜賊未到來時作好準備,不許盜賊進入他的房子,奪去他所有的。你們正要戒備這世界,以巨大的力量為裝備,否則盜賊便會找到方法闖進來,那時就麻煩了。讓你們當中有人能明白吧! 若田中的作物成熟,便要趕快拿起鐮刀去收割,凡有耳的都應當聽。」

 

Mary said to Jesus, “Whom do your disciples resemble?”

He said, “They are like little children living in a field that is not theirs.  When the owners of the field come, they will say, “Let us have our field back.”  They undress in their presence to let them have it, and they return their field to them.  For this reason, I say, if the master of the house know that the robber is coming, he should be on guard before the robber arrives and shall not let him break into his house and carry away his possessions.  As for you, then, be vigilan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Gird your loins with great strength lest the bandits find a way to get to you.  It would be a great help for you to see that they are coming. Let there be among you a person of understanding.  When the grain ripened, he came quickly carrying a sickle to harvest it.  He who has ears to hear, let him hear!”

 

【註疏】 耶穌所說的田莊就是指人們的身體,根據印度經典,人們的身體和萬物均由五大元素所組成,這五大元素是︰地、水、火、風、空,所以耶穌說「田莊的主人」是眾數,不是單數。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五大元素消散,物歸原主,所以耶穌說他們的門徒就會脫去自己的衣服,這衣服就是指身體,包裹靈魂,這身體也是靈魂的房子。耶穌進一步說我們應時刻保持警覺,不要被「賊人」,就是邪惡與污穢所侵蝕,喪失了健康的身體和聖潔的靈魂。「田中的作物」就是指這世上人類的靈魂,耶穌提醒門徒引導別人歸向真理,不要遲疑。到了末日之時,就是各人的最後審判,那時沒有什麼可以再做了。而末日何時到來,沒有人知道,在四福音中耶穌說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有真主知道。

 

 

22. 耶穌看見一些嬰孩受看顧,便向他的門徒說:「這些受看顧的嬰孩就像那些進入天國的人。」

他們向耶穌說:「這樣我們要像嬰孩般進入天國嗎?」

耶穌向他們說:「當你們能二合為一,當你們能令內像外,令外像內,令在上像在下,當你們能令男和女合為一,好讓男非男,女非女,若你們能以眼換眼,以手換手,以腳換腳,以形象換形象,這樣你們將進入天國。」

 

Jesus saw some infants nursing. He said to his disciples, “These nursing infants are like those who enter the Kingdom.”

They said to him, “Then shall we enter the Kingdom as little ones?”

Jesus said to them, “When (whenever) you make the two into one, and when you make the inside like the outside and the outside like the inside, and the upper side like the lower side, and when you make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into a single one, so that the male will not be male nor the female be female, when you makes an eye instead of an eye, a hand instead of a hand, a foot instead of a foot, an image instead of an image, then you will enter the Kingdom.”

 

【註疏】 耶穌說進入天國的人會像嬰孩般純真,這是多次反覆說明的道理。第二段耶穌所說的境界大概是指人們的外表與內裡一致,沒有任何虛妄,且沒有高低、在上位和在下位、男與女的分別與歧視,因為每個人在內裡都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永恆、純潔的靈。我們內在的靈就是神的所在,無所謂高低、男女,以及任何形象。這裡是指我們的靈魂會進入天國,並不是指我們的身體,因為身體不是永恆不朽,這靈魂的工具總有衰敗的一天,身體會死亡,但靈魂不會死亡。靈魂進入天國正是人類的终極所歸,那時我們將有一個再創造且更美好的身體,先知穆罕默德說復活日之後進入天國的信士們,他們全都年青、美麗、英俊,再沒有醜陋、缺憾、老、病和死。

 在《道德經》中,老子把「道」,即永恆的真理,喻為「一」。現在我們身處的世界正是善與惡,美與醜相對並存的世界,悟道的聖人正是要超越這二元相對的價值觀,達到「一」的境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2)

 [語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為美,於是就有醜的出現;天下人都知道善之為善,於是就有不善的出現。」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39)

 [語譯]「自古以來,凡得到『道』的:天得到道則清明,地得到道則安寧,神得到道就有靈,河川得到道則充盈,萬物得到道則繁衍,侯王得到道就能正確地統治天下。」

 

 

23. 穌說:「我要揀選你們,從千人中揀一人,從萬人中揀兩人,你們將站似一人。」

 Jesus said, “I will choose you, one from thousand and two from ten thousand. They will stand on their feet. They are one and the same.”

 

【註疏】 耶穌說被揀選進入天國的人「將站似一人」,真理本為一,古往今來,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聖人,他們所表述的真理,從來只是相通而沒有衝突。不同聖人的言行,盡管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但他們所表達的真理卻站似一人。

 

 

24. 耶穌的跟隨者說:「請指導我們如何找到你所在的地方,因為我們正要尋找它。」

耶穌向他們說:「凡有耳的都應當聽。在人之內有光,這光能普照世界,若不發光,便會變成黑暗。」

 His disciples said, “Show us the place where you are, for we must seek after it.”

He said to them, “He who has ears, let him hear.  There is light within a man of light, and he shines on the whole world.  If he does not shine, he is darkness.”

 

【註疏】 耶穌所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內裡,即我們的真我,我們內在的神聖,這裡就是光,卻被重重障礙物所遮蔽,人們看不見這光,只有黑暗。歷世修行的人就是要去除內在的障礙物如黑暗與污穢,使內在神聖之光自然顯現。這些障礙物不單是指物質上,還指精神上的障礙,這是一個不容易的修行過程,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識,以及親近得道的導師,就是多聽、多看,以及多想,了悟真理,並且實踐,這是一個艱鉅的過程,《奧義書》形容此梵行如行在刀刃般困難。

 

 

25. 耶穌說:「愛你的兄弟如同愛你的靈魂,保護他像保護你眼睛裡的瞳孔。」

 Jesus said, “Love your brother as your own soul. Protect him as the pupil of your own eye.”

 

【註疏】 耶穌所說的愛是天道之愛,這愛就是一,沒有二,故此中國文化說「天人合一」、印度文化說「梵我合一」,這愛超越人與人之間有利益報酬、喜好憎惡二元相對的愛,人世間的愛,有愛必有恨。相反,一元的愛,就是真理,就是存在的真實狀態。

 

 

26. 耶穌說:「你們看見你們兄弟眼中的木屑,卻看不見你們自己眼中的大樑。當你們除去你們眼中的大樑,才可以去除你們兄弟眼中的木屑。」

Jesus said, “You see the mote in your brother’s eye, but do not see the beam in your own eye.  When you take the beam out of your eye, then you will see clearly to cast out the mote from your brother’s eye.”

 

【註疏】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說話︰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剌。」

《馬太福音》(7:3-5)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的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剌。」

《路加福音》(6:41-42)


孔子在《論語》中也有相似的教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篇〉)

 [語譯] 孔子說:「看見賢人,便應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有沒有與他類似的毛病。」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公冶長篇〉)

 [語譯] 孔子說:「算了吧!我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便自我責備的人哩。」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改之。」

 [語譯] 孔子說:「幾個人一塊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為我所取法的人:我選取那些優點而學習,看出那些缺點而改正。」

 

 

27. 耶穌說:「若你們對世界不能清心寡欲,你們將找不到天國。若你們不把安息日遵守為安息日,你們將看不見父親。」

If you do not fast from the world, you will not find the Kingdom. If you do not observe the Sabbath as a Sabbath, you will not see the father.”

 

【註疏】 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道教思想,均提出修行的人應該去除世俗的欲念,才能達到印度經典所說的解脫(Moksha)、佛教所說的涅槃(Nirvana),以及道教所指的「了幻歸道」,而耶穌也有相同的教導。安息日是猶太人遵守的聖日,那日應停止一切的工作,專心敬拜真主。耶穌的意思是若人們不在安息日專心敬拜真主,他們便看不見父親。這父親就是耶穌用以比擬的真主──獨一的主宰。

 

 

28. 耶穌說:「我站立在世界中央,我以肉身向他們顯現。我看見他們全都喝醉了。在他們當中,找不到有甚麼人是渴求的。我的靈魂為人類的孩子而傷痛,因為他們心裡瞎眼,看不見。他們是空空的來到世界,也要空空的離開這世界,但現在他們都醉倒了。若他們擺脫喝酒,那時他們才懂得轉心而明悟。」

Jesus said, “I stood amid the world, and I appeared to them in flesh. I found them all intoxicated, and I found none of them thirsty.  My soul ached for the sons of men because they are blind in their hearts.  They do not see, for empty they came into the world, and empty too they seek to depart from the world, but for that moment they are intoxicated.  When they shake off their wine, then they will transform their mind and understand.”

 

【註疏】 在《新約聖經》中,施洗約翰和耶穌均勸導世人要「悔改」,即英語repent,傳統以來這詞的翻譯其實與原文的意思不盡不實,根據婁世鐘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指出,這詞的希臘文和柯普特文的全部意思,若要翻譯成中文,應該是「轉心而明悟」,「悔改」只能帶出原文的局部意思。我們可看到「轉心而明悟」所包含的意思更加豐富,直指心靈的轉化,有正面向上的意思,而「悔改」只能帶出局部的意思。

 罪惡是屬於這個世界,耶穌叫世人捨棄這個世界,也即包括當中的一切罪惡,因為我們是「空空的來到這世界,也要空空的離開這世界。」但世人都喝醉了,他們只喜歡喝酒。酒代表俗世的追求與渴慕,大部分人都想望世俗的事情,而看不見永恆生命的實在。伊斯蘭信仰指出後世才是真正的生活,今世的生活只是一個考驗和修行的過程,信士們應該常念後世,即永恆的生命。酒令人喝醉,不會清醒,所以耶穌教導人們不要喝酒。在伊斯蘭的《聖訓》中,記錄了先知穆罕默德生平的大小事情,天使曾帶領先知穆罕默德到天國遊歷,看盡天國美好的創造,生活在地上的人無法想像出來。最後天使給先知穆罕默德兩碗飲料選擇,一碗是酒,另一碗是奶。穆罕默德選擇了喝奶,天使說因為穆罕默德選擇喝奶,所以往後真正追隨他的人都是走在靈性的正道上。如果穆罕默德選擇喝酒,那麼跟隨他的人就會貪戀世界,背離正道。近代印度聖人舍爾地賽爸爸(Shirdi Sai Baba, ?-1918)在他的說話中,慨嘆前來找他的人,只喜歡喝酒,而他實質是準備了奶給他們,但沒有人渴望喝奶,只想喝酒。賽爸爸的教導並沒有酒,只有奶,所以賽爸爸離世後,人們設法把賽爸爸的教導理解為酒,而不是奶,這情況與耶穌的情況也是相似。

 

 

29. 耶穌說:「若肉身是為了靈而來到,這是奇妙,但若靈是為了肉身而來到,這是奇妙中的奇妙。但我更驚奇的是,如此巨大的財富如何居住在貧窮裡。」

Jesus said, “If the flesh came into being for the sake of the spirit, it is a marvel. But if the spirit came into being for the sake of the body, that is a marvel of marvels. As for me, I marvel at how this great wealth has settled in this poverty.”

 

【註疏】 耶穌所說「肉身是為了靈而來到」,是指那些生下來即為了追求靈性的人,而「靈是為了肉身而來到」是指耶穌,以及和他一樣的精神導師,他來到世間是要引導眾生。耶穌擁有巨大的精神財富,卻要居住在精神貧困的世間。

 

 

30. 耶穌說:「那裡若有三神,那就是眾神。那裡若有兩個或一個,我就與之同在。」

Jesus said, “Where there are three gods, they are gods. Where there are two or one, I am with him.”

 

【註疏】 耶穌所說的第一句意思可能是指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包括眾天神。印度教其中的信仰認為永恆獨一的主宰以三大主神明的形相示現給世人,就是掌管創造的梵天(Brahma)、掌管進化和保護的毗濕奴 (Vishnu) ,以及掌管毀滅的希瓦(Shiva)。三大主神明分別代表了永恆獨一主宰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向世人示現的形相。梵天(Brahma),梵文的意思是「祈禱主」,即真主以其意志創造天地萬物。毗濕奴(Vishnu),梵文的意思是「遍在者」,即永恆獨一的主宰遍在於一切,無處不在。而希瓦(Shiva),梵文的意思是「吉祥」、「至善」,希瓦進行毀滅是要達到吉祥和至善的目的。印度教對永恆獨一主宰的探索,其哲理十分有意思。

 道教也有三清主神的信仰,道教所信奉的三清道祖分別掌管的三個世界,稱為三清境,即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餘天、玉清境清微天。這三清境是天界中最高的三個天界。這三清境在道教後來發展指為三清尊神︰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靈寶天尊、太清之主道德天尊,祂們是世界創造之初的大神,故稱為三清道祖。道教一直奉為最高、最根本的經典《道德經》所指示的最高真理就是「道」,也常常以「一」表示「道」,《道德經》第42章解釋天地的創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由道創造一,這等同於印度哲理指最高主宰梵最先創造出一體的靈,就是自身有形相的表現,從此一體的靈分出精神與物質,即《道德經》所指的「二」,即一陰一陽。印度哲理指從精神與物質再創造出三種不同的屬性,稱為「三德」(Three Gunas),此三種屬性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卻有千變萬化的組合,每個生物都有不同,這無疑就是《道德經》所指的「二生三,三生萬物」。此外,道教最早出現的經典,東漢時出現的《太平經》,對「三」的解說與印度哲理的解釋也十分相近,提出氣化學說︰「一」就是「元氣」;「二」就是陰陽二氣;「三」就是(1)陽氣,好生、(2)和氣,好成(即成長)(3)陰氣,好殺(即毀滅)這三種氣相當於印度哲理所指的三德,三德分別是薩埵(Sattva)、羅闍 Rajas 和答摩(Tama):

 

(1)陽氣︰好生

薩埵

Sattva

代表光明、詳和、明瞭(智慧)、寧靜,是一股純精神進步的力量或性質。

(2)和氣︰好成(即成長)

羅闍

Rajas

代表行動、衝動、刺激、半知半解、憂慮,是一種半升半跌,與外在感觀事物牽連的力量或性質。

(3)陰氣︰好殺(即毀滅)

答摩

Tama

代表昏沈、黑暗、愚昧、怠惰、遏止,令人在錯誤中而不去改善自己,是一種墮落的力量或性質。

 

真主創造眾天神和人類,人類的靈就是神,即中文直接表達為「精神」。這精神在肉身之內,人類就是精神與肉體的結合。耶穌這裡所指的神,就是眾生的靈,耶穌也與眾生的靈同在。第二句的意思相似四福音書所指:

 

「若你們當中有兩個或三個人奉我的名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

《馬太福音》(18:20)

 

 

31.  耶穌說:「先知在他的故鄉不會被接受,醫生不能醫治那些認識他的人。」

 Jesus said, “No prophet is honored in his village; no physician heals those who know him.”

 

【註疏】 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話︰

 

「他們就厭棄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馬太福音》(13:57)

 

「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馬可福音》(6:4)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吧!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裡。』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路加福音》(4:23-24)

 

筆者猜想為何耶穌不被自己故鄉的人所接受,這可能是因為耶穌的出生十分寒微,他成長的地方是窮人聚居的地方。耶穌這名字當時十分普遍且平凡,很多人都叫做耶穌。他不是貴族、大祭司、經師或文士的後裔,他本人只是一個木匠,同時也可以看到耶穌在故鄉一定十分低調、平凡。先知穆罕默德在他母親的家鄉傳揚真主的訊息,曾遭受殘暴的對待︰

公元619,穆罕默德與一些穆斯林到他母親的家鄉,路途崎嶇的塔伊夫傳揚伊斯蘭信仰,受到塔伊夫居民粗暴地對待,還用石塊擲向穆罕默德,直到他的兩腳出血。穆罕默德滿腔失望地抄原路返回,途中遇到天使長吉卜利勒和管理眾山的天使。天使長吉卜利勒對他說:「真主讓掌管眾山的天使來聽你差遣。」那位天使說:「穆罕默德呀!只要你願意,我把環繞麥加的兩座艾亥篩卜山搬來,把他們全都壓在下面。」穆罕默德說:「我只願真主能讓他們產生崇拜獨一的主,不以物配主的後代。」結果那些曾對穆罕默德狠狠地施襲的塔伊夫居民,其後代真的歸信伊斯蘭教,這是出於穆罕默德慈悲的願望。穆罕默德曾說:「我不是為詛咒而來,我是為慈悲而來。」在《道德經》中,老子也有相似的說話: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70)

 [語譯] 理解我的人很少,仿效我的人更難能可貴。聖人就像穿著粗布衣服,卻懷揣著美玉一般,雖不為眾人理解,卻身懷大道。」

 

同樣,印度錫克教興起者導師拿納克(Guru Nanak, 1469-1539),他的名字Nanak也是十分普通、平凡,意即「生在母親家鄉的男孩」,直到現在卻是全印度以至全世界所認知的聖人和精神導師。錫克教的經典Siri Guru Granth Sahib是錫克教祖師所撰寫和收集的詩歌,Nanak這名字即全人類的代表,由無知愚昧的罪人至超凡入聖的導師,其名字只有一,就是Nanak。耶穌就更有「面子」,由於基督教傳遍全球,全世界無一不認識基督教所傳揚的救主耶穌,可惜真正的耶穌歷史無從奚考。

 

 

32.  耶穌說:「建在高山上設有防衛的城市不能被傾倒,也不能被隱沒。」

Jesus said, “A city built on a mountain and well-fortified cannot fall, nor can it be hidden.”

 

【註疏】 這個建在高山上的城市是指我們內在的靈,即《奧義書》所指的真我(Atma)。「設有防衛」就是指時刻保持清醒,戒備一切邪惡與誘惑。耶穌說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能被傾倒,也不能被隱沒」,安住在神的國度裡。在《道德經》中,老子說與道同在的人常常處於謹慎戒備的狀態: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15)

 [語譯]「他們小心謹慎啊!像冬天涉水過河。他們警覺戒懼啊!像提防四面的圍攻。」



33.  耶穌說:「從屋頂上宣告出來的,你們耳朵所聽到的,在另一個耳朵裡也能聽到。沒有人點了燈,會把它放在量斗下,或放在隱秘的地方。相反,他會放在燈臺上,好讓來往的人看見那光。」

 Jesus said, “Preach from your housetops what will hear in your ear and in the other ear.  Nobody lights a lamp and puts it under a bushel, nor does one put it in a hidden place.  Rather, he sets it upon a lampstand so that everyone who enters and leaves, would see its light.”

 

【註疏】 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話︰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馬太福音》(5:15)

 

「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嗎?』」《馬可福音》(4:21)

 

「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臺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路加福音》(8:16)

 

「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裡或是斗底下,總是放在燈臺上,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路加福音》(11:33)

 

我們要光明正大地把真理實踐出來,光照眾人,而不是收藏起來,不想別人得到光明。每個人內在的真我,都要發光。這光能光照世界,使世界變得光明。我們每個人內在的真我都是互通的,「你耳朵裡所聽到的,在另一個人的耳朵裡也能聽到」,而「屋頂上」就是指真我的主宰──永恆的上主。耶穌常常把人的身體比喻為房子,屋頂就是人的頭部。人的身體最神聖的地方就是頭部,修行得道的聖者頭部會發光。

 

 

34.  耶穌說:「若瞎子領瞎子走路,兩人都會跌落坑子裡。」

Jesus said, “If a blind person leads a blind person, both of them will fall into a pit.”

 

【註疏】 耶穌的說話指出人應有自知之明,若自己是瞎子,即還未悟道,就不要因出於虛榮而帶領別人,好為人師。相反,自己應該不斷尋索,直到尋見,發現內在的天國。在佛陀時代,佛陀所帶領的僧團中曾有三戒、五戒、八戒和十戒,凡犯下小戒者,可以改正錯失,繼續留在僧團裡修行;凡犯下大戒者,必須離開僧團。除了殺戒和淫戒外,第三條大戒就是未得到正覺而自稱已得到正覺者,這些人必須離開僧團,因為正如耶穌所說:「若瞎子領瞎子走路,兩人都會跌落坑子裡。」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話︰

 

「任憑他們吧!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馬太福音》(15:14)

 

「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嗎?』」《路加福音》(6:39)

 

 

35.    穌說:「你們不能進入強者的居所並把他制服,除非你們綑綁他的雙手,然後他將離開他的房子。」

Jesus said, “One cannot enter the house of a strong man and seize him by force, unless he ties his hands. Then he will move out of his house.”

 

【註疏】「強者的居所」即被世界欲念所佔有的個我靈魂,我們要驅除貪戀世俗的欲念,即耶穌所說「綑綁他的雙手」,使他不能夠活動,然後這些欲念才可以離開他以前所佔據的房子。不同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和道教,均指出修行的人應去除世俗的欲念,達到清靜無為的境界,耶穌的教導也是一樣。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話︰

 

「人怎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家財呢?除非先捆綁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財。」《馬太福音》(12:29)

 

「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綁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馬可福音》(3:27)

 

「壯士披掛整齊,看守自己的住所,他所有的都平安無事;但有一個比他更壯的來,勝過他,就奪去他所依靠的盔甲兵器,又分了他的贓。」

《路加福音》(11:21-22)

 

 

36.    耶穌說:「不要憂慮,從早晨到黃昏,從黃昏到早晨,你們所穿的是甚麼。」

 Jesus said, “Be not anxious from morning until evening and from evening until morning about what you shall put on.”

 

【註疏】  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話︰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25-34)

 

「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你想,烏鴉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神尚且養活牠。你們比飛鳥是何等的貴重呢!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這最少的事,你們尚且不能做,為什麼還要憂慮其餘的事呢?你想,百合花怎樣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你們不要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掛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你們只要求祂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路加福音》(12:22-31)

 

若我們捨棄世間的欲念,在內裡就不用擔心衣食,儘管我們在外表上還須積極、正當地幹活。人生最大的目的是修道,在眾多宗教經典中均承諾:立志修道的人,其衣食必有上天供應,不用擔心。真心修道的人對物質的需求很少,他們不會多想穿什麼,吃什麼。耶穌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這是真心修道,敬拜神和學習祂教導的人的體驗。真主就是真正的精神導師,得到精神導師真實恩典的弟子有四個特徵︰天賦才能得到開啟、擁有智慧、充滿平安、衣食有無盡的供養,一生不愁衣食。

 

 

 

37. 穌的跟隨者說:「你何時將向我們顯現,我們何時將看見你?」

耶穌說:「若你們能脫去衣服而並不感到羞恥,把你們的衣服放在腳下,像小孩子般踐踏戲耍,這樣你們會看見生命之子,你們不會害怕。」

 His disciples said, “When will you become revealed to us, and when will we see you?”

Jesus said, “When you strip without being ashamed, and you take your clothes, place them on the ground, trample them under your feet like little children, then you will see the son of the Living One, and you will not be afraid.”

 

【註疏】  耶穌在這裡指出若人們像小孩子般純真,沒有淫邪污穢的思想,便可以看見他。在《道德經》中,老子把與道合一的人,比喻為剛出生的嬰兒,其純真而不知何所謂善良與邪惡淫穢,這剛出生的嬰兒就連討好人的微笑也沒有:「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20)

 

 

38. 耶穌說:「你們時常渴望聽見我向你們所說的話,因為你們不能從甚麼人那裡聽見。將有一天,你們尋找我,但你們卻找不到我。」

 Jesus said, “You have often desired to hear these words which I speak unto you, and you have no one else from whom to hear them. There will be days when you will look for me and you will not find me.”

 

【註疏】 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話︰

 

「他又對門徒說︰『日子將到,你們巴不得看見人子的一個日子,卻不得看見。』」《路加福音》(17:22)

 

耶穌這段說話好像預示他的真正教導及本相將會被扭曲,成為一些僵化的教條思想,代替了永恆的真理,故人們去尋找他,卻找不到。耶穌的真正教導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印度最高的哲理吠檀多(Vedanta),人與神再沒有分割,這需要修行實踐而達到,這不是十字架信仰,不是把耶穌當作獨一真主般崇拜便能達到。天人合一,或神我合一,與十字架的刑罰無關。在《古蘭經》中,獨一的主宰向世人說耶穌只是眾使者之一,並不是神的兒子,神非男非女,沒有配偶,不用生育,也不會收養兒女,神從「無」之中創造天地萬物,眾生包括人類、天使和精靈都是神的奴僕。神不需要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替世人贖罪,神是最寬恕世人的,神不用刑罰耶穌以頂罪。所有人的行為,無論善與惡,都要自己承擔,沒有人可以承擔任何人的罪,即使至親也不能,因為這樣做就違反了神的公義與慈愛。十字架其實是邪惡的象徵,是耶穌的敵人欲加害耶穌的圈套,在《古蘭經》中,真主說祂已把耶穌救出,他們所釘死的是一個他們以為是耶穌的人,有關耶穌的真相,沒有人知道,後來的人都只是憑猜想而已。

 如果放棄了十字架的信仰內容,人們認識耶穌有多少?現在《新約聖經》中四福音的收錄是出自耶穌離世後400年的羅馬政府,耶穌的真正的出生日期已經沒有人知道,那麼何來有四福音原整記載耶穌由出生到死亡的經過?現在的聖誕節,眾所周知,是羅馬人傳統多神教信仰下太陽神阿波羅的生日,卻早變成全世界慶祝耶穌的生日。先知穆罕默德曾說過他看見有兩個耶穌圍繞麥加天房禮拜真主,一個是真,一個是假,兩人的外貌完全不同,但眾人只認識虛假的那個,這正是耶穌在這裡的說話。

 

 

39.    耶穌說:「法利賽人和經師奪去了知識的鑰匙,並將它隱藏。他們沒有進入,也不讓別人進入。故此你們要靈巧如蛇,純真如鴿子。」

 Jesus said, “The Pharisees and the scribes have taken the keys of knowledge and hidden them.  They have not entered, nor have they allowed those who wish to enter.  You, however, be as wise as serpents and as innocent as doves.”

 

【註疏】 法利賽人和經師就是以色列人信仰的權威,就是他們設法把耶穌置之死地。耶穌是真主差派的使者,糾正以色列人對真主的信仰,而他的敵人正是以色列人信仰的權威。在《古蘭經》中,真主對以色列人也有相同的指責,說他們扭曲天經:「明知故違地以偽亂真,隱諱真理(2:42)。耶穌在這裡說出人們要有聰明、智慧,以及純良的本性,才可以在這狡猾的世代實踐真理。 耶穌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話︰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如鴿子。」

《馬太福音》(10:16)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

《馬太福音》(23:13)

 

有古卷在此有第14節︰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馬太福音》(23:14)

 

「你們律法師有禍了!因為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去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擋他們。」《路加福音》(11:52)

 

 

40.  耶穌說:「一棵栽種在外邊遠離了父親的葡萄樹,因為不夠強壯,就被連根拔起,並將枯萎。」

 Jesus said, “A grapevine was planted apart from the Father, and being weak, it will be pulled up by its root, and it will perish.”

 

【註疏】 在《新約聖經》中也有相似的話︰

 

「約翰(即施洗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就對他們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現在斧頭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馬太福音》(3:7-10)

 

「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

《馬太福音》(15:13)

 

「約翰對那出來要受他洗的眾人說︰『毒蛇的種類!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不要自己心裡說︰『有亞伯拉罕為我們的祖宗。』我告訴你們︰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現在斧頭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路加福音》(3:7-9)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約翰福音》(15:5-6)

 

在四福音和一些遺經的記載中,耶穌確實稱真主為父親,這顯然是比喻的關係,就如文學創作會用上大量的比喻作描述,但不能當作科學事實,所以真主有責任降示《古蘭經》,糾正人們把比喻作為事實的偏差。如果耶穌和真主如人類和眾精靈一樣真的是父子關係,那麼一神信仰下的真主就與多神信仰下的諸神明沒有什麼分別了。真主創造諸神明,只有真主不會被創造,所以真主有責任糾正人們的誤解。伊斯蘭信仰教導世人要時刻記念真主,敬拜真主,這也正是耶穌的教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