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 星期六

先知穆罕默德曾說過

 


伊斯蘭教不是愚民、非理性的宗教,穆罕默德本人十分重視學問與知識,他曾說過:

 

「知識是伊斯蘭的生命。」

「學者的墨水比烈士的鮮血更神聖。」

「人生應當自搖籃學習到墳墓。」

「如果知識存在於遙遠的星際,波斯人將到那裡去。」

「求知,哪怕遠在中國(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穆罕默德所興起的伊斯蘭教,使阿拉伯文化有更大的躍進。阿拉伯人在數學、文學、天文學、哲學、醫學、物理、化學和書法上都有具大成就,優秀人物輩出,對世界的科學文明作出重大貢獻。在歐洲中古時期羅馬天主教堅持地球是方形,太陽圍繞地球運行,對持不同看法的學者加以壓制及妖魔化,但在阿拉伯的天文學著作中,天文學家早已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圍繞太陽運作而產生季節與氣候變化。阿拉伯人的知識水平早已超越以天主教為首的歐洲諸國。當歐洲人仍然相信地球是平面的時候,穆斯林早已拿著地球儀來研究地理,在12世紀穆斯林地理學家易得利斯(Al-Idrisi)他的著作中寫道:「地球是圓形的,如同一個球,水通過自然平衡力作用而不發生改變,從而依附於地球上。」此外,穆斯林有眾多天文學成就,其中一項是發現太陽的遠地點,即地球繞行太陽軌道中的最遠點。他們繪製了星座圖,取了一系列的阿拉伯語名字,校正了太陽和月亮歷表,並核准了一年的時間長度。

 

穆罕默德也曾說過:

 

「愚昧是最卑賤的貧窮;智慧是最高貴的財富;自矜是淒涼地自我孤立。」

 

可見穆罕默德虛懷若谷,重視智慧而不是主張愚民,而且只有一個謙虛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無論求學問或待人處事,若是自矜,必然沒有好結果,這可從眾多歷史名人的故事中看到。在中國兩千多年前出現的《道德經》也處處教導人們要學習謙虛,不要驕傲自視。

 

穆罕默德也曾說過:

 

「清潔是信仰的一半。」

 

這是十分有智慧及利民的說話,一個人若不重視清潔,日常起居生活必定變得一團糟,污穢、貧窮、落後與愚昧永不分離。相反,凡神聖,必清潔。在清潔的環境裡生活才會令人身心舒暢,精神也容易提升。在《舊約聖經》中,上主把潔與不潔的事物清楚地指示出來,要求以色列民要過著聖潔的生活,聖與潔永遠伴在一起。故此穆罕默德把清潔與信仰相提並論,此話是十分出色的演繹。

 

穆罕默德本人是一個非常注重清潔的人,根據他的聖妻描述,穆罕默德一天刷牙、潔面、潔鼻和潔手數次以上,每次敬拜真主前必然把自己整理得非常乾淨。若他看見一些蓬頭垢面的穆斯林,穆罕默德會要求他們修剪頭髮和鬍鬚,洗澡潔淨後來見他,然後教導他們作為穆斯林清潔的重要性。伊斯蘭教的聖行當中,有很多是有關日常的個人清潔,這是仿傚穆罕默德的做法,信仰與清潔息息相關。

 

穆罕默德曾說過:

 

「胃是百病之府,重食是百病之根,節食是百藥之首。」

 

從這說話可看到,穆罕默德並不貪求口福美食,只有受靈性滋養的人才有這種智慧。耶穌曾說過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也要靠上主的靈性滋養。在艾賽尼派的經典中,耶穌也談論正確的飲食之道,主張吃素以及少吃,因為吃葷是吃死亡的食物,而多吃便會有撒旦在身體內工作。耶穌說得很玄妙,但卻是真理。穆罕默德同樣認為多吃對身體有害,穆罕默德的說話直到今日仍十分合乎科學的驗證。

 

過往西方不少有關飲食的理論,今日已被更進步的科學驗證推翻。人們過往認為吃得多、吃得豐富,便會健康長壽,但可笑的是美國人因飲食太多而患上癡肥以及相關的一系列疾病,情況愈來愈嚴重。科學家發現,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出現經濟大蕭條,大部分人因貧窮而節衣縮食,但奇怪的是這期間美國人的發病率大減,而且平均預期壽命更長。科學家開始嘗試以嶄新的角度思考飲食對人體的影響,他們發現人類減少進食,壽命會更長,身體會更健康。在白老鼠身上更發現減少進食不但可延長壽命,而且會令腦部激發新的神經組織,智力會提高。他們指出人體經常大量進食,就好像一架汽車經常儲滿汽油在公路上風馳電掣,這架汽車會很快耗損,變壞。人類的身體也是這樣,不斷進食,令身體不停工作。當身體停止進食,或只吃少量的蔬果時,身體才會開始發動自我復修的能力,把身體積蓄的廢物及毒素清理出來,故此節食真的能化解很多潛在疾病,這有大量的實驗數據支持。穆罕默德是西元7世紀未曾接受教育的人,但他對飲食的見地,正是今日兜兜轉轉的科學所得來的結論。

 

穆罕默德的智慧,當然是來自於天。穆罕默德遷徙到麥地那不久,得到真主的啟示,將伊斯蘭教曆9月定為齋戒月,穆斯林在整個月一天只吃晚上一餐,除了表示對真主的崇敬外,其實也有助身體健康。《古蘭經》這樣說:

 

「信道的人們啊!齋戒已成為你們的定制,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制一樣,以便你們敬畏。」(2:183)

 

穆罕默德曾說過:


「你們齋戒吧!你們會因此而健康。」

 

穆罕默德本人吃得很少很簡單,而且經常節食,他甚至把石塊捆綁在胃部以減輕胃部的饑餓感,但他不准許其他穆斯林仿傚他這樣的做法,因為他說他在晚上真主會餵養他,而其他穆斯林是沒有的,故此勸導虔誠的穆斯林節食要適度,不可過份。穆罕默德喜歡苦行,例如睡在粗糙的席子上,家裡沒有任何多餘或奢侈的物品,晚上長時間向真主站立靜禱,以致相膝腫脹。穆罕默德像一個印度古代的瑜伽修行者,多於一個好勇鬥狠的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像摩西和耶穌一樣,能夠顯示真主的神蹟奇事,也有預知事情和知道別人隱蔽秘密的能力。在印度瑜伽修行當中,苦行有助修行者專注精神修煉,減少對身體物欲的依賴。當精神達到十分強大的時候,擁有神通力是自然的結果,不用也不可強求。穆罕默德就像印度的瑜伽修行者一樣,與真主永遠相連,不看重今世的福樂,甘於苦行,並擁有神通力。

 

穆罕默德曾說過:

 

「騙子不是我的教民。」

「有錢拖債是迫害債權人。」

「克扣工資是大罪。」

「法官主持關鍵時刻的公正,強於70年的副功。」[註1]

 

[註1]︰副功是指穆斯林一日五次禮拜真主以外的額外禮拜,稱為副功。

 

穆罕默德十分重視社會公義,他自小生活孤苦,十分明白貧苦大眾的苦狀,故此他所興起的伊斯蘭教十分重視社會公義,嚴禁高利貸活動,以及不合理的金錢交易,當時的富裕階層就是以高利貸來賺取厚利。同時他鼓勵穆斯林以救濟貧民為取悅真主的善功,穆斯林要按各人的經濟能力,定期把收入的一部分捐獻出來,作為「天課」。「天課」是伊斯蘭教五大功修之一,這些金錢是獻給真主用作宗教事務及救濟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故此伊斯蘭教的社會,原則上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更公平合理,嚴禁以巧取豪奪的方法搾取民脂民膏,並且關心貧苦大眾。

 

穆罕默德曾說過:

 

「你們不能以錢廣濟人,可用美德廣濟人。」

「善言也是一種施捨。」

 

穆罕默德從不大笑大叫,對別人面上經常掛著微笑,即使是面對最貧困、最卑微的民眾也表現得非常親切,對任何人都不會有架子。穆罕默德所指的善言,就是對別人說關心、問候和溫柔的說話,使人感到舒適。這是一種金錢以外的施捨。作為穆斯林,即使經濟條件不容許施財,也要以善行去幫助別人。這在伊斯蘭教已成為信仰的一部分,伊斯蘭教是一個重視實踐的宗教。

 

穆罕默德本人十分慷慨,無論是物質或物質以外的施捨,他從不吝嗇。別人有困難向他求取,他從不拒絕。家裡的物品及食物,全給人家拿去及吃掉,甚至替別人借貸,以幫助有需要的人。但穆罕默德從不欠債,也不容許人們因死後就不償還債務。若有穆斯林離世,他必須把生前的債務償還才可辦喪事,穆罕默德才會殯葬,穆罕默德甚至會為死者償還債務。

 

穆罕默德曾說過:

 

「優越在於:他拒絕你,而你賞賜他;聯絡斷絕者;原諒迫害者。」

 

穆罕默德和耶穌一樣,面對仇敵,只有無盡的寬恕。當穆罕默德帶著大軍進駐麥加,古萊氏人在沒有備戰下全部投降,他們跪下來等候穆罕默德的判決,穆罕默德不但沒有殺戮他們,也沒有充公他們的財產,面對那些曾對他、他的親人,以及廣大穆斯林進行毒打、殘害的仇敵,穆罕默德讓他們得到自由,並與他們簽訂和平協議。正是因為穆罕默德的良善、智慧與無盡寬恕,成功塑造阿拉伯民族團結一致,歸向真主,而不是一個充滿殺戮、仇恨的民族。

 

在《舊約聖經》中,猶太人的上主是賞罰分明、重視公義的主宰。在《古蘭經》中,真主並不喜歡懦弱、畏縮的人,若遭受迫害,他們可以以武力自衛,甚至報復,但不可以過份,只能作出同等的行動,以回報迫害者,因為真主不喜歡過份者。在《古蘭經》中,真主更說出更高尚的行為是寬恕迫害者,而不採取報復行為:

 

「受人欺侮然後加以報復的人們,絕無可責備。應受責備的,是欺侮他人並且在地上蠻橫無理者;這些人將受痛苦的刑罰。凡能忍受而加以赦宥者,他們的那種行為,確是應該決心做的事情。」(42:41-43)

 

穆罕默德曾說過:

 

「誰欺侮了和平共處的異教徒,便欺侮了使者(穆罕默德)。」

 

伊斯蘭教發展早期確實是比較溫和,能與猶太教和基督教和平共處。最初阿拉伯人攻佔波斯後,也沒有即時銷毀波斯古經《阿維斯塔》,後來才把《阿維斯塔》徹底銷毀。穆罕默德以後,其最早的繼承人所謂正統哈里發,都是穆罕默德生前的近身弟子,他們仿傚穆罕默德待人處事的方針,以及生活態度,但這只維持了30年的光景。穆罕默德曾預言,他死後30年,伊斯蘭教會由暴君統治。這話果然當真,第四任正統哈里發阿里被迫讓位,移居伊拉克,後來更被刺殺,伊斯蘭教隨即分裂成為遜尼派和什葉派。伊斯蘭教遜尼派的統治者成為極權者,建立王朝,哈里發制度不再存在。先知穆罕默德的幼孫以及其男性後裔都被這遜尼派暴君所殺。伊斯蘭的統治者失去了穆罕默德時代的崇高信仰及品格,使伊斯蘭教走向腐敗之路。這是所有宗教的共同命運,猶太教、基督教,或甚麼的宗教,或遲或早也變得十分敗壞。所以為什麼修行的人會隱世、避世,不同宗教都有這些遠離世俗,清心寡欲,專注修行的人。

 

穆罕默德曾說過:

 

「雖不利自己,也當說出真理。」

 

穆罕默德重視誠實,把真理放在利益之上,他從來沒有隱瞞自己的過失,例如他第一次在希拉山洞內得到真主的啟示,他沒有隱瞞自己那驚慌失措的表現,看來並不光彩,也可能惹人猜疑他接受啟示的真實性。還有一件事顯示穆罕默德重視真理,有一次有一個寒微的盲人來找穆罕默德,他很渴望穆罕默德為他解說真理及信仰,於是便走到穆罕默德的居所,在門前大聲呼叫穆罕默德,那時穆罕默德正與一群古萊氏貴族談論伊斯蘭信仰,穆罕默德覺得那盲人在門前大聲呼叫十分無禮,於是他便迴避。那盲人走到屋內聽不到穆罕默德的回應,垂頭喪氣地離開。那時穆罕默德凝定得到真主的啟示,在《古蘭經》中真主這樣說:

 

「他曾皺眉,而且轉身離去,因為那個盲人來到他的面前。你怎能知道呢?他也許能受薰陶,或聽忠告,而蒙教益。至於自滿者,你卻逢迎他,他不受薰陶,與你何干?至於殷切地來請教你,而且心懷敬畏者,你卻怠慢他。絕不然!這確是一種教訓。誰欲記誦它,就叫誰記誦吧!」(80:1-12)

 

相傳穆罕默德知道自己做錯了,他立刻走出門外,趕到那盲人面前向他道歉。身為一教之主,要向一個冒失的人道歉,只有穆罕默德能做到。

 

穆罕默德一生有很多值得人們認識、學習和欣賞的言行,他的說話都記錄在伊斯蘭教多部《聖訓集》系列中[註2]。《古蘭經》和《聖訓集》是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經典,穆斯林都要認識、學習和切實遵行。伊斯蘭教指出,穆罕默德是所有先知中,其言行生活被記錄得最詳盡、細緻的一位,穆罕默德的聖妻及生前大量的聖門弟子均一一留下記述,記錄他們與穆罕默德的一切交往。不是說穆罕默德超越歷世所有先知和聖人,穆罕默德本人是一個十分謙虛的人,他不喜歡人們這樣把他抬高,但從穆罕默德的所有言行當中,人們必然會看到歷世先知、聖人最優秀的一面,而這些優美之處很多時候沒有被人完整地記錄下來,甚至肆意扭曲和破壞,耶穌的生平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要瞭解耶穌,不妨看看穆罕默德的言行與生平。

 

[註2]︰先知穆罕默德在生時,不許穆斯林記錄他的言行,只准許穆斯林專注誦讀《古蘭經》。先知穆罕默德離世後,聖門弟子才開始自發收集有關穆聖的言行教導,尋覓、專訪曾與穆聖有接觸的人,記錄他們的回憶,編成多部《聖訓集》,當中的口述回憶有可信度高和低,所以要認識穆聖因為資料太多,對一般穆斯林非常困難,只成為學者的專利,這也造成為什麼很多穆斯林不大認識先知穆罕默德,因為他們不會去看《聖訓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