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第一章 佛教︰佛教精髓(1) 十不可信

 


精髓

 

佛陀所開創的佛教,強調實證經驗,直接體驗實相(即真理)。「佛」即「覺醒」的意思,而「佛陀」即「覺醒了的人」,任何人只要能夠覺悟真理,並且能夠親身體驗及實踐真理,皆可稱為「佛陀」。佛陀並不是一個專有的神明給世人敬拜,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並沒有主張信眾念佛拜佛,相反這正是佛陀所不認同的做法。當佛陀初次弘揚佛法時,他遇到印度拜祭火神(Agni)派的大師迦葉,那時迦葉大師已五十出頭,有五百名弟子跟隨他,佛陀只是三十出頭,弟子未過百。佛陀欣然接受迦葉大師對他的款待,佛陀十分低調,寧靜地伴隨迦葉大師,以瞭解迦葉大師及其教派的信仰禮儀,他們著重念誦火神的名號及祭火。有一次,迦葉大師與佛陀二人私自交談的時候,迦葉大師問佛陀:

 

 

「你說解脫是從精進禪定以洞悉事物的真相而獲得,那你是否認為所有禮儀、拜祭和誦經沒用?」

 

佛陀指著河的對面對迦葉大師說:「如果一個人想到達彼岸,他必須親自渡河。如果水淺,他可以一步一步涉水而過。如果水深,他必須用木筏或坐船划槳而過。如果他只是看著對岸,祈求對岸就在他跟前,你對此人有什麼看法?你認為他能否對達彼岸?」

 

迦葉大師說:「我會說他十分愚蠢。」

 

佛陀說:「正是如此,如果一個人不能消除無明和知見的障礙,他過不了河到達解脫的彼岸。就是他一生祈禱,也是徒然!」

 

迦葉大師聽到了後,突然大哭,跪在佛陀跟前說:「喬達瑪,我已荒廢了大半生,請你現在收我為徒,跟你修學覺醒之道。」[5]

 

5:參看《佛陀傳》一行禪師著,何蕙儀譯,河南文藝出版社 (2014)

 

後來迦葉大師及其五百名弟子都皈依佛陀。起初,迦葉大師與佛陀同坐的時候,初來學佛的信眾甚至搞不清誰是導師,誰是弟子,因為佛陀比迦葉大師年青得多。後來迦葉大師成為佛陀近身大弟子之一,著名的佛陀故事「拈花傳佛」,就是說有一次佛陀拿著一朵蓮花凝視著,那時身邊的弟子只有迦葉向佛陀微笑,佛陀說他已將真實法眼、妙慧之寶藏傳承給迦葉了。佛陀死後,眾佛弟子第一次結集訂定佛陀的說教,正是大弟子迦葉作主持。毫無疑問,迦葉是佛陀時期一個重要的弟子,他正是因為佛陀而放棄他已建立了一翻成就的念經拜祭的修行方法,但今日卻被佛教淨土宗所推崇,佛陀在世不知有何話可說?今日佛教主流──念佛拜佛,並不是佛教的精髓,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強調「般若」,即「智慧」,佛教的智慧是什麼?

 

 

〈親身驗證──十不可信〉

 

佛教的智慧源自佛陀,佛陀在世傳授了什麼教法?佛陀所開創的宗教,並不是天啟宗教,不像印度教、古波斯祆教和伊斯蘭教,有大能的神向不同宗教的使者揭示真理與教導。佛陀是在2500多年前在印度探究真理的智者,佛陀要人破除迷信,要求人們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事情,即使是世人已公認的權威,甚至佛陀本人的說話也不要盲目相信。佛陀要求人們要像試金石測試黃金的純度那樣,批判地驗證佛陀的話語。今日傳播最廣的基督教強調「信者得救」,最好不用懷疑,也不須任何驗證,但2500多年前佛陀強調人們只有親證才能得救,才能到達彼岸。

 

在佛陀身處的時代,佛陀對聖人言教和《煒達(Veda) 經典,認為不可信。佛陀倡導親自修行,驗證所有知識及信仰能否讓人在愚昧中得到覺醒,遠離黑暗無明,離苦得樂。南傳佛教巴厘經典《增支部》中佛陀教導弟子十項不可隨便相信的守則:

 

一、    不要因聽聞就相信;

二、    不要因傳統習俗就相信;

三、    不要因流傳的消息就相信;

四、    不要因宗教經典就相信;

五、    不要因合乎邏輯就相信;

六、    不要因合乎推理就相信;

七、    不要因外表的觀察就相信;

八、    不要因深思熟慮就相信;

九、    不要因有可能就相信;

十、    不要因沙門是我們的導師就相信。

 

社會的文明進步,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科學精神那不偏不倚的態度所推進。佛陀所倡導追求真理的精神可說是走向時代的尖端,可是佛陀所倡導的「十不信」在佛教內早已消聲匿跡。大乘佛教出現大量以佛陀親自說法的經典和佛陀生平的描述,甚至比佛陀認為的《煒達》經典更值得懷疑,因為當中有很多屬虛構的神話創作,也被百分百供奉為佛教的真理,人們堅信不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