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默朝上帝,一己飛升

 

「默朝上帝,一己飛升」


    在《玉皇心印妙經》中,其中一句︰「默朝上帝,一紀飛升。」


    應該是「默朝上帝,一飛升」。


    此經文提到「上帝」,即天地的主宰,只有一,沒有多位,所以《道德經》常常把「道」稱為「一」。印度修行者稱為瑜伽士(yogi),他們以冥想崇拜「自在天」(Ishwara),即天地萬物之主,而不是進行不同的宗教拜祭儀式瑜伽士入靜冥想就是拜神,不是拜多神,而是只敬拜獨一的神。這種以冥想敬拜的方式即此經所指的「默朝」,默朝的對象就是上帝,對應之前的「冥冥」是指向天,所以此處說︰「一飛升」

 

    原本經文是「一紀飛升」,這個「紀」應該是「己」,即「自己」,即印度哲理所指的「真己」、「自己」(Self),即道教所指「元神」;「一」就是「道」,「一己」即「道」也,「元神」也,「一神」(Allah)也,「真己」在天上以靜默敬拜上帝。

 

    很多人忽略這兩句經文的意思,誤以為修行就是自己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實踐,也誤以為修行就是無神論者不會敬拜神,很多人忽略印度《瑜伽經》的修行是不可脫離獨一主宰的修行方法,冥想就是敬拜,是最高層次的敬拜,因為可達到神己合一,自己即道也,所以是「一己」,並不是「一紀」,也所以《道德經》這樣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10)

 

    中國道教一直被壓在佛教之下,佛教主張「無我」,在印度真理的探討上是論敗者,印度「真己」的知識才是最高的真理。道教經典絕對有「真己」的概念,卻避而不宣,畏懼與佛教起衝突,於是最高的知識只能在印度保存,在中國卻隱跡,由「己」改寫成「紀」,語意難明。正如《聖源覺真經》上段經文「刻代眾生」,把這「己」字改為「已」字,明顯是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