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默朝上帝,一己飛升

 

「默朝上帝,一己飛升」


    在《玉皇心印妙經》中,其中一句︰「默朝上帝,一紀飛升。」


    應該是「默朝上帝,一飛升」。


    此經文提到「上帝」,即天地的主宰,只有一,沒有多位,所以《道德經》常常把「道」稱為「一」。印度修行者稱為瑜伽士(yogi),他們以冥想崇拜「自在天」(Ishwara),即天地萬物之主,而不是進行不同的宗教拜祭儀式瑜伽士入靜冥想就是拜神,不是拜多神,而是只敬拜獨一的神。這種以冥想敬拜的方式即此經所指的「默朝」,默朝的對象就是上帝,對應之前的「冥冥」是指向天,所以此處說︰「一飛升」

 

    原本經文是「一紀飛升」,這個「紀」應該是「己」,即「自己」,即印度哲理所指的「真己」、「自己」(Self),即道教所指「元神」;「一」就是「道」,「一己」即「道」也,「元神」也,「一神」(Allah)也,「真己」在天上以靜默敬拜上帝。

 

    很多人忽略這兩句經文的意思,誤以為修行就是自己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實踐,也誤以為修行就是無神論者不會敬拜神,很多人忽略印度《瑜伽經》的修行是不可脫離獨一主宰的修行方法,冥想就是敬拜,是最高層次的敬拜,因為可達到神己合一,自己即道也,所以是「一己」,並不是「一紀」,也所以《道德經》這樣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10)

 

    中國道教一直被壓在佛教之下,佛教主張「無我」,在印度真理的探討上是論敗者,印度「真己」的知識才是最高的真理。道教經典絕對有「真己」的概念,卻避而不宣,畏懼與佛教起衝突,於是最高的知識只能在印度保存,在中國卻隱跡,由「己」改寫成「紀」,語意難明。正如《聖源覺真經》上段經文「刻代眾生」,把這「己」字改為「已」字,明顯是錯誤。

 

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印度哲理︰神的三層概念

 〈印度哲理︰神的三層概念〉

 

 綜觀印度諸經典有關神概念的描述,可分為三層概念︰

 

(1) 化身(avatar)︰即以人的形相示現,例如在經典中所記述的聖賢,最具代表的如聖賢拉瑪(Rama)和奎師那(Krishna)﹐也包括印度各派別的師尊(Guru)和神明。這接近伊斯蘭教信仰所指一神的使者(Messenger)、先知(Prophet),以及代理人(Kalifa)。這是最低的層次,有形相,可直接觀察。

 

(2) 創造宇宙萬物的因︰我們所看見的萬事萬物都是「果」,「果」是由之前的「因」所形成,果中有因,因中也有因,萬事萬物最原初、最終極的因就是造物主,一切因中的因(The Cause of all causes),即萬事萬物的質料因(material cause),也等同於道教所指的陰陽太極圖,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其可見的形相就是萬物︰山河、大地、天空等等。

 

(3) 超越一切物質的精神實在︰這是指全能的主宰,只有一,沒有二,不受任何約束,不依附任何物,獨立自存,這是對神最高層次的理解,沒有任何形相可以觀察和接觸,因為神超越一切形相,以及一切的物質、能量、氣場等等。這等同於伊斯蘭教信仰所指的一神(Allah),宇宙萬物都是一神所創造,都屬於一神所擁有,但全都不是一神,萬物沒有一樣像一神︰萬物非主,只有一神是主宰。這也等同於《道德經》老子對「道」的描述,以及道教思想太極之上的「無極」,即超越陰陽,只能以空白的圓表示之。

 

正統印度教神的概念

化身(Avatar)

 

*以人的形相示現

 

例如︰拉瑪(Rama)奎師那(Krishna)希華(Shiva) 等。

 

以人形相顯現為師尊(Guru in human form)

 

伊斯蘭信仰︰使者、先知代理人哈里發(Kalifa)

 

*最低層次︰有形相 ()

創造一切的因︰質料因

 

*一切因中之因(The Cause of all causes)

 

*萬物的起源︰質料因(The Material Cause)

 

所以神無處不在

 

*有形相 萬物

 

道教陰陽太極,天陽地陰

 

超越一切物質的精神實在

 

*全能的主宰(只有一)

 

*不受任何約束

 

*不依附任何物自照自存(Self-illuminated)無生無死(beyond birth, undying)

 

*無畏懼、無憎恨(仁慈)  

 

伊斯蘭信仰︰一神(Allah)萬物非主,只有一神是主宰;

道教︰《道德經》道、無極

 

*最高層次的理解︰ 無形相